热烈祝贺郑永权研究员主持的“农药高效低风险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永权研究员作为获奖代表全程参加了大会,由他主持的“农药高效低风险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农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但因其特有的生态毒性,不科学合理使用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针对我国农药成分隐性风险高、药液流失严重、农药残留超标和生态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郑永权研究员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协同攻关,系统分析总结国内外农药发展历程特点,指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概念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率先提出农药高效低风险理念,创建了以有效成分、剂型设计、施用技术及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农药高效低风险技术体系,将风险控制贯穿农药研发、加工、应用及管理全过程,取得系列创新与突破。该成果集农药发展理念和应用技术创新为一体,对农药行业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相关成果已推广应用1.8亿亩次,新增农业产值150亿元,新增效益107亿元,通过培训会、发放技术手册和“明白纸”等方式,直接培训农民30万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该项目主要有以下四大成果:一是创建了农药有效成分的风险识别技术,揭示了苯醚甲环唑等7种常用农药隐性风险,提出了其影响农产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二是率先建立了“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双因子药液对靶润湿识别技术,制定了作物润湿判别指标,研发了10 个高效低风险农药制剂并进行了产业化。三是攻克了诊断剂量和时间控制、货架寿命及田间适应性等技术难题,研发了“科学选药、合理配药、精准喷药”高效低风险施药技术,发明了瓜蚜等精准选药试剂盒26套,准确率达到80%以上;建立了可视化液滴形态标准,发明了药液沾着展布比对卡,实时指导田间适宜剂型与桶混助剂的使用,可减少农药用量20%-30%;明确了药液浓度、雾滴大小、覆盖密度等与防治效果的关系,发明了12套药剂喷雾雾滴密度指导卡,实现了用“雾滴个数”指导农民用药,减少药液喷施量30%-70%。四是提出了以“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农药风险管理方案,为农药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主要完成人:郑永权,张宏军,董丰收,高希武,黄啟良,陈昶,刘学,蒋红云,束放,杨代斌。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