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从黑色大粮仓变成绿色大厨房

农业大省黑龙江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近日,记者在哈尔滨市、绥化市等地采访,随着农产品原料的深度开发,黑龙江正由大粮仓变成绿色大厨房。

黑龙江垦区八五二农场第七管理区利农有机豆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龙泉对记者说,合作社的有机小粒芽豆、黄豆、红小豆等已成为高端产品,不但和北京上海的公司签订了3000多吨的销售合同,更远销韩国日本

黑龙江省拥有独特的黑土地和生态资源,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2010年开始,全省就将绿色食品产业列为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之首。

桦川县五良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016年有机水稻面积5100亩。合作社理事长付延飞说:“我们自己加工的大米,每斤可卖到15元一斤,产量虽然减了,却比普通水稻的效益高出一倍。”

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7400万亩,约占全国的1/5;绿色、有机企业总数达700家,认证绿色、有机产品2100个。

在哈尔滨天通农业生产加工车间里,黄澄澄的玉米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变成了一瓶瓶金灿灿的玉米胚芽油。从不起眼的玉米变成“金贵”的玉米胚芽油,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一延伸,相应的经济收益增长一倍多。

玉米油的故事只是黑龙江省深度开发“原字号”,做好“农头工尾”大文章的一个缩影。在五常金福泰公司生产车间里,每斤两三元的稻米被加工成售价四五十元的稻米米糠油,科技创新让小小的稻米完成了“蜕变”。

今年是东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实行市场化收购第一年。黑龙江省不少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大马力扩产能。近日,在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门前,一辆辆卖粮车在凛冽寒风中排起长队。这家企业主要生产燃料酒精、食用酒精、DDGS高蛋白饲料等产品。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石晓梅说,玉米价格下跌,降低了原料成本,去年公司收购玉米80万吨,今年预计收购110万吨至120万吨。

为调动玉米深加工企业积极性,黑龙江省还对符合条件的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记者从黑龙江粮食局了解到,2016年黑龙江玉米深加工能力由180亿斤增加到220亿斤。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效益低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绿色有机原料产量去年达到2400多万吨,但近一半的优质原料仍以 “原字号”销售。

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经师、研究员矫江介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原料具有规模大、品质好、营养全面这些“长处”,但在销的方面却是“短板”。企业开拓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在省外发达地区,不少产品通过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销售,难以把绿色食品突显出出来。

为进一步提高全产业附加值,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和平建议,绿色食品开发要向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加大畜产品、山特产品,特别是系列产品、精深产品的认证力度,切实优化认证产品结构。同时引导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品牌化运作的发展道路。(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