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科院:小小芝麻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大奖
在1月9日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河南省农科院芝麻中心主任张海洋团队历时15年完成的《芝麻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技术及应用》成果,为河南省捧回了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据悉,我国种植芝麻历史悠久,是黄淮、江淮、西北等主产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年总产量70万吨,加工制品2600多种,远销86个国家,位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年需求芝麻130万吨,原料缺口大;我国芝麻生产所用品种还存在着稳产性差、专用性差、不适于机械化种植等突出问题。
“要解决上述品种问题,我们面临三方面的技术瓶颈,其一是资源贫乏、缺少优异育种材料,其二是重要性性状遗传解析滞后、优异基因聚合缺乏理论指导,其三是优异种质创制与聚合育种技术相对落后,效率低。”张海洋说。
为此,张海洋带领团队重点创建了芝麻种间远缘杂交、化学诱变、遗传转化等种质创制和鉴定技术技术体系,并创制出了有限花序、短节密蒴、高产优质、抗裂蒴、抗病耐渍等一批育种急需的突破性新种质,显著提升了芝麻种质创制技术水平,丰富了优异基因资源库。
张海洋介绍说,他们首次绘制出与芝麻栽培种遗传图谱、物理图谱以及13对染色体对应的基因组精细图,发掘出了与芝麻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显著相关的大量基因新位点;首次发现了芝麻产量、品质、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状相关的优异基因群13个,发明了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32个;提出以优异基因群为育种元件开展优异基因聚合的观点,创建了复合杂交与分子标记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应用少数标记精确跟踪选择多个优异性状,显著提高了对复杂性状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显著提高了复杂性状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缩短育种周期2-3年。
在此基础上,张海洋团队选用高效的芝麻育种技术将多个优异基因聚合,培育出了高产稳产、优质专用、适于机械化种植的芝麻新品种6个,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推动了我国芝麻轻简化、规模化高效种植技术的发展。其选育出的郑芝13号曾创造出每亩268.8公斤的世界最高单产纪录。2011-2015年新品种累计应用1257万亩,占全国面积的38.9%,新增产值1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