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助力生物质能源发展

2013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中国农机院与中国电器院各拿下4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其中,中国农机院的“农林生物质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一等奖。

“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落后一直是制约生物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方宪法告诉记者,“因此,创新装备技术、创新储运模式就成为了我国生物质产业的必由出路。”

记者:能否请您谈谈项目的立项背景?

方宪法:能源危机是中国飞速发展道路上无法忽视的一道屏障。初步估计,205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将达到75%。而生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石化能源的替代资源是必然选择。国家已经将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列为战略发展重点。《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到2020年,农林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我国是农业大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约7亿吨,可用林业生物质3.5亿吨,总量相当于5亿吨标煤,等同于我国2012年总能源消耗的14%。

从现实的角度而言,生物质电厂的规模发展对农林生物质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提出了要求。2006年4月,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因原料收集问题来到农机院,他们当时的13个生物质电厂都面临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农机院了解情况之后,由此展开了农林生物质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记者:据了解,“农林生物质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项目历时8年才最终完成,它研究的成果有哪些?

方宪法:在棉花秸秆收获装备方面,我们发明了切割联合收获机、捡拾联合收获机以及拔取联合收获机,研制了拖拉机配套拔取铺放设备;在禾本秸秆收获方面,创制了玉米秸秆调质收获机,发明了秸秆压实减容、捆扎系列装备以及玉米根茬起铺、收集机;在林业生物质收获装备方面,发明了能源林和灌木联合收获机,首创了树枝场地破碎智能装备。总体而言,我们首创了4类16种新设备,构建了农林生物质工业利用收集装备体系,我们发明的技术与装备填补了物料与机械特性研究空白,创新了农林生物质收储运模式,支撑了工业化原料供给。

记者:据您了解,农林生物质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实际运用情况如何?

方宪法:在没有农林生物质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之前,农村秸秆存在收集难、运输难、储存难等问题,大部分秸秆最终都被烧弃。有了装备与技术后,情况出现变化。就生物质发电领域而言,生物质收运储体系已基本建立。构建了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下的原料收储运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的技术与装备目前已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国能、国电、华能等电力集团的63座生物质直燃发电厂的燃料收集供应,年增值33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万吨。

记者:除生物质发电外,农林生物质工业化利用收集技术与装备能否运用于其他能源领域?

方宪法:除了发电,我们的技术与设备也适用于生物乙醇等液体燃料以及沼气、干馏气等气体能源方面。目前,6吨左右的生物质原料能生产1吨左右的生物质乙醇,干馏气则能合成生物柴油。其实,目前我国能源主要缺乏液体燃料类能源,如果生物乙醇、生物柴油能够推广,其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生物谷Bioon.com)

(责任lishu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