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项目在清华正式启动
发表日期:2016-12-31 02:08AM 阅览次数:
12月24日上午,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新立重大课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开题启动会在本课题牵头单位清华大学举行。课题总负责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主持开题会。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属于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由农业部牵头组织。转基因重大专项在经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基础上,2016年在其“十三五”实施计划确定的13类研究项目54个重大课题中,首次新增了“转基因生物发展战略、策略和对策研究”项目共两个软科学性质的重大课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即是其中之一。该课题由清华大学牵头,整合了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果壳网、中国科协科技传播研究中心等合作单位进行联合攻关研究。
金兼斌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和专家报告了研究的总体设计和思路。他说,这项研究将立足于探索对具有战略重要性和公众争议性的创新技术进行有效的科普宣传和风险交流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有关对策建议,将建立在对公众、科学家、媒体、政府等进行系统的认知和态度调查基础上,建立在对以往科学传播模式和环节得失的客观梳理把脉基础上,力争以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风险传播为契机,提升国家科学传播能力,构建科技传播国家基础设施。
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果壳网、中国科协、浙江大学6家单位的课题组代表出席会议,并听取了农业部领导和科技部领导对本课题的立项背景的说明,以及各位专家对课题的重点、定位、开展的方法策略等所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金兼斌教授代表课题组介绍研究设想
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是依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科技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已经是基本共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上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一五”和“十二五”转基因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已具备推进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由于转基因生物科技属于与民众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环境安全息息相关的科技,在世界各国,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及其产品,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较高的公众争议度,并因其涉及科学技术、监管、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而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争议和疑虑反映到社会舆论上,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的相关科研政策和投入,以及产业化的推进进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把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的科普宣传和风险交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也是该课题新列入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基本背景。
据了解,该课题是清华大学文科院系首次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课题。课题实施将持续五年,采取3+2滚动支持的方式,即课题进行到第三年将进行中期评估,确定后续的支持力度和方向。十三五也将是我国持续开展三个五年计划的转基因重大科技专项的最后一个五年。
开题会现场
参加本次开题会的还有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汪学军、农业部科技教育司高新处处长陈彦宾、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业务一处处长汤娇雯副等管理部门代表,转基因重大专项监督评估专家黄大昉教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所长林敏、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查测试中心主任谢家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戚益军等校内外专家代表,以及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邓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