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宣院士做客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 讲述“水稻复杂性状遗传调控机制”

12月22日下午,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承办的第51期“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举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鸿宣老师做了题为“水稻复杂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讲座。报告由生命中心PI戚益军教授主持。

林鸿宣老师做学术报告

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培育高产、优质、稳产的水稻品种为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林老师在报告中介绍了定位控制水稻复杂性状的QTL的两种分析方法即连锁分析方法和关联分析方法;之后林老师具体讲解了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QTL的定位和遗传机理,比如控制粒宽的GW2,粒长的GL3.1,穗型的GNP1,控制水稻驯化的PROG1和杂种劣势相关的Hwi1和Hwi2。另一方面,林老师还报告了关于水稻抗逆性状QTL的研究工作包括耐盐的QTL基因SKC1,抗旱的DST和抗高温的OgTT1。成功发掘出了多个水稻产量、抗逆相关基因并阐明了这些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为作物高产、耐盐、抗旱、抗高温分子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讲座现场同学认真聆听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林老师细致地解答了关于“非洲水稻中的抗热相关基因OgTT1组成的蛋白酶体如何高效清除高温胁迫产生的有毒变性蛋白从而提高水稻抗高温能力”的问题,关于“SKC1将Na+从叶片转运到韧皮部排除体外而抗盐的机制”等等。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人物简介:

林鸿宣,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组长,“百人计划”入选者,200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1986年、199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日本国立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工作,2001年至今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水稻复杂数量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作为通讯作者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Genetics、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Genes & Development等学术杂志上。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培养的研究生有2人获全国优博论文奖、4人获得中科院优博论文奖。

供稿: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