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绿色农业而非有机农业
杨理健,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所长,兼山东农业知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研究员。研究生毕业,山东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浅谈农药企业创制新化合物和新产品 大数据如何解决农业信息稀缺片段这一壁垒 助力精准农业发展? 不实报道致鲜食农产品产业遭殃 究竟谁该替农民喊冤?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要培育职业农民 而不是“地主” 当前要重视百草枯水剂换成敌草快销售使用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有机食品主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的统一提法,通常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标准生产加工,主要标志是几年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而生产出的食用产品。
有机食品缺乏严格监管。随着化学投入品的应用,土壤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农作物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增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农产品已经由数量增长满足人们吃饱向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人们吃好的方向发展。这样,有机农产品应运而生,市场上开始提供不施用化学投入品的高价农产品。于是, 1公斤大米卖100元、1公斤西红柿30元、1公斤韭菜卖150元已经不是新鲜事。这些商品都有个共同特征,包装上注明了“有机认证”。在这个吃什么都不放心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把有机食品当成了“救命稻草”。但是,所谓的有机食品真的名副其实吗?现在,“有机”等概念已经成为一些不良商家谋取利益的工具。目前,有机蔬菜还处于起步阶段,认证单位又多,监管缺失。不难发现,超市有机蔬菜的包装上都贴着标签,但内容千差万别。虽然有机食品有严格的检验标准,但是谁去抽检?检测出得产品根本达不到有机标准怎么办?有厂家表示,如果需要有机农产品,商家可以直接买来“有机认证”的标签贴上,成本仅仅几毛钱而已。更有甚者,就在农村收购蔬菜,贴上“有机蔬菜”的标签,卖给超市。实际上,有机认证的机构就有26家,这些认证机构规模不等,背景不一,有的缺乏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不少农产品生产企业只要交上1万多元,几个月后便可完成审批,基本上能批准。我在一个葡萄种植大户调查,他说他的葡萄是有机的,我让他拿出相关证件,我看他的证件是盖的一个企业的章,我问他认证机构怎么保证你的葡萄是没有使用化学投入品?他们来抽样检测吗?他们来做技术指导吗?他说没有,对于这样的有机农产品,我表示怀疑。
有机食品不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土壤中3年不能使用化学投入品。这样生产的产品成本高、产量低、价格贵,不能满足我国14亿人民的需要,只能供给高端人群消费。现代农业通过化学投入品——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并改善了作物品质,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高效、优质,也满足了人口日益增长的农产品的需要。更重要是除草剂的应用,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促使农民得以进城打工。可以说,在现阶段,化肥、农药的使用,是保证农产品高产的主要措施,不用化学投入品,我们的农产品将至少减收一半以上,而且质量还不一定好,品种也更加单一。在当今许多商家以追逐效益为目的,缺乏信誉、诚信的保证,有机食品的真实性也难以确认。而且按照现在的种植水平和种植品种,完全不使用农药生产优质农产品难以做到,也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现在95%以上都是使用低毒农药,蔬菜、果树上禁止使用高毒农药,低毒农药使用正确,严格控制使药间隔期,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所以不要“妖化”农药,否认农药的作用,不施用化学投入品生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生产小面积、少量的有机食品还是有可能,大面积不现实。
我最近采访了昌乐康发瓜菜专业合作社经理郑玉堂,他介绍他从2009年开始做有机蔬菜,在北京一个认证机构办的有机食品认证,花了近2万元,认证机构没有技术培训,只发一个文件、证书。他搞了100多亩的高标准设施栽培,另外200多亩大田栽培,种植西红柿、黄瓜,严格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其结果病虫害上来了压不下去,部分绝产。有几十亩好不容易栽培成功,但是品质差,外观不漂亮,卖不出钱。最后算总账2年下来赔了200多万元。据他说,现在市场上卖的有机农产品,90%是虚假的,他的种植经验是,现在的品种栽培已经适应化肥、农药,不使用化肥、农药一般无法获得收获,就是收获的产品外观、品质也不好;病虫害上来后,不打农药压不下去,为了减少损失势必还要使用农药,最终产品还是以有机食品出售。他的建议还是生产绿色食品,他现在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生产蔬菜,去年他搞了100多亩,生产的蔬菜高产、优质、味道好、增收,栽培基本能接近有机食品的要求。
发展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更适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农业部门在推行的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和技术标准和要求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一种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从本质上来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产品。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检测管理,有比较严格的审批监管程序,绿色食品虽然允许使用化学投入品,但是按照标准使用,严格控制采收间隔期,生产的农产品农药残留不会超标,对人的身体没有影响。与此同时,还对生产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颁发绿色农资生产企业证书,他们的产品供给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满足社会和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要。
在我国,如果一亩地产200斤粮食,像乾隆盛世1.8亿人口,不用使用农药,还过得很好;如果一亩地生产400斤粮食,我国解放初期的4亿人,可以使用一点生物农药,发展有机食品,解决基本温饱;如果一亩地生产800斤粮食以上,保证13亿人的吃穿住,就必须使用农药。而且现在的农药65%以上都是低毒低残留的,有的甚至比食盐的毒性还要低,高毒农药只保留了2%,而且严格监管。现在有机农业被炒得很热,有的县提出全县3到5年实现全县农产品有机化的目标,有的县发展几十万亩蔬菜、果品都要求做到有机农产品,这就有点不讲科学发展,其实也是不可能的,试问,你的县还有粮食作物吗?你的县的虫子、细菌、真菌等都被生物农药消灭吗?你们县都人工除草吗?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炒作可以,但是如果一个县政府这样决策和实施就显得草率,让人一看就是“假大空”和在搞政绩工程。目前,有机食品更多的是商家利益的驱动,在有机食品认证混乱的背后,也反映了农产品多部门分段管理的监管缺陷和职能不清。
总之,农业的未来并非有机农业,而是绿色农业,做到农药化肥的减量、精确投放。不使用农药,大量使用生物农药,也有残留问题,而且病菌附着在农产品上,不利于人的健康;不使用化肥,有机肥处理不好,重金属超标、有害病菌残留,同样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所以,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绿色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是引领绿色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加强绿色产品宣传推广,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大力开展绿色农产品公益宣传,加强绿色农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相关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维护公众的绿色消费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所以,当你买有机食品的时候,还是降低标准买绿色农产品吧,也许更安全,品质还好,还节约你的银子。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