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 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双重供给”作用?

媒体聚焦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把即将到来的2017年定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确定了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无疑为来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众所周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作为激励创新基本保障的知识产权制度,又将在今后一年的工作中发挥怎样的支撑作用呢?对此,有关专家建议,要充分发挥好知识产权在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方面的双重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创新能力不强、难以有效满足产业升级和市场的新需求是主要因素之一。”谈到当前我国供需结构面临的问题,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何炼红表示,我国一些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容易导致“老一套”低端产品过剩、市场需求旺盛的“新一代”高端产品缺乏的情况出现。在何炼红看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更好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激励政策,促进创新成果产权化、产业化,另一方面则要构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快速查处、纠纷多元解决、海外维权援助等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创新经济的发展环境。“如此,才能保障和支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何炼红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从长远来看,就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表示,要想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就必须完善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创新激励和产权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此奠定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在方福前看来,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知识产权工作还承担着为供给侧结构升级提供技术基础的重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取决于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速度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强就会导致技术进步速度放慢,从而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福前说,以我国的发明专利相关数据为例,虽然我国的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目前已占全球总量的近1/3,但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专利却相对缺乏,因此我国还应注重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注重核心技术的专利拥有量、运用效益及产业化率等,提升企业投资、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重点强调了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提出要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加强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表示,我国有关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加强互联网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助力创业创新发展。这不仅是知识产权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望即将到来的2017年,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将是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一年。诚如各界专家所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产权不可或缺。面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发挥制度和技术“双重供给”功效、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此寻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攀登创新发展的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