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早代稀条播种植更好

很多时候,还是能遇到有些同行问或讨论“杂种早代点播还是稀条播那种种植选择更好?”的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稀条播的选择效果会好于点播。一个组合后代,当连续地在点播种植下选择后,所选择到的类型有不适合在群体种植下的可能。此时想要通过稀条播种植来改善这些“不适合”,已经错过了想要获得在群体状态下性状表达和稳定世代。

小麦是群体作物,能够让杂交组合在关键的分离世代就处在群体的条件下,会有利于适合群体种植状态下的个体基因表达。这种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麦品种的“耐密性”。品种的“耐密性”表现好坏,会关系到一个品种的直接产量因素,其包括穗粒数的增加和稳定等,这是今后小麦突破高产必须要逾越的“坎儿”;另外,品种的耐风险程度也与品种的“耐密性”有关,它包括倒伏性和株叶形所牵扯到的综合抗病性等。

有些时候,也听有些同行就这个“杂种早代点播还是稀条播好?”的问题提到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意思是有种都行的所指。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坚决不同意!这里可以不“仁”,也可以不“智”,但绝不可以连续的点播。因为,不管是你的“仁”也好、“智”也罢,你只要告诉我你点播是为了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行了——是不是想要选择到完美的个体啊?是不是觉得点播有利于优良个体的选择啊?除了这两点,还有什么呢?应该没有了。这样我们就看一看选择的效果在什么状态下最好,非常简单的道理:对于群体作物小麦的选择效果来说:单穗不如单株,单株不如单行,单行不如双行或多行,双行或多行不如小区,小区不如大区,大区不如一两亩地……对:是群体越大,性状和缺点就表现与暴露得越充分;表现与暴露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我们选择和淘汰。依据这个说法,我们就要少在单株的好于坏上瞎琢磨,尽快将一些个体变成群体去种植,群体下的选择或鉴定才是最为可靠的,且群体越大越好。一个具备丰产性的材料,种子量一定时,不论你是点播还是稀条播相信到了生育后期谁都很难看出其在播种时是点播还是稀条播了,假如还能够明显的看出,这个材料就该淘汰!

当然一些F1由于种子量有限,点播一下没什么不可;做为遗传研究,不点播不行,因为要调查每一个体的独立表现和对应的基因型表现等,除这两此之外,我们就再也找不到非要点播的理由了。

最后说一下,我们的网友“金农夫”先生总结提出的“选双不选单”我认为是非常棒的种植和选择模式或方法,其简单,明确,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