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产种子“走出去”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种子展区面积1500平方米,共有21个展位,8个省份的62家种子企业参展。其中4家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22家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

袁国保所在的湖北种子集团便是信用骨干企业中的代表。

11月30日,袁国保站在展区外,拿着公司自主研制的“金中玉”甜味玉米,热情地招待客商,讲述公司“走出去”的成果:“我们变区位劣势为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开展国际合作,研制出的产品不仅供国内使用,还出口海外6个国家,并在20多个国家开展实验。”

1997年,时年41岁的袁国保出任湖北省种子集团总经理,当时公司欠外债1900多万元,举步维艰。“那时曾因湖北种子质量差导致大米质量低劣,沿海城市的一些市场甚至挂出广告:‘今日无湖北大米’。”

为改变这种局面,袁国保先后找到中国油料研究所和湖北大学,分别合作研发“中油杂2号”和“两优287”优质种子。2001年,“中油杂2号”通过审定上市,当年创造收益600万元,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两优287”研发成功后,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解决了双季稻区杂交早稻产量高而不优、高而不早的问题。在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试种,亩产至少在450公斤以上,很快推广到南方早稻产区。

2005年后,“两优287”系列连续7年蝉联全国杂交早稻推广面积首位,一举改变湖北无优种的局面,实现了“楚国种天下用”。

1999年,袁国保在孟加拉实地探访发现,湖北的种子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综合性价比却远远优于孟加拉国最好的种子。他决定拿湖北的种子去孟加拉闯一下。袁国保告诉记者:“试种非常成功,比该国对照品种增产30%,每亩增产200斤,500万亩产地一年就增产10亿斤粮食。”如今,湖北种子占孟加拉国进口总量的51%。

之后,公司在巴基斯坦试种,单产达12~15吨/公顷,是当地产量的3~4倍。几年后,巴基斯坦成为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出口国。

近年来,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连年保持50%的高速增长。2011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纯利润超5000万元,其中出口占了一半,出口量多年居国内同行之首。目前,湖北省种子集团合作伙伴从亚洲扩大到非洲、美洲,合作领域从杂交水稻扩大到了玉米、西瓜、棉花等作物种子的批量出口,合作方式从单纯出售种子延伸到合作育种、技术出口等。

据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李立秋介绍,近年来,我国种子企业发展很快,而在利好条件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宗种子过剩,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管理方面仍欠缺,种子要及时‘走出去’”。

在种子展区,记者还看到了江苏大华种业、江苏金土地种业、湖南隆平高科等很多企业,均在探索着如何依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建设制种基地等方式争取更有效的发展。 (李?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