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2016大田测产调研报告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于2016年玉米收获期间在各示范县开展了联合测产调研。测产采用统一方案,由产业体系试验站指导所属示范县具体执行,每个示范县对代表当地高、中、低三种生产水平的24个定点农户地块进行测产。

2016年度,在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和种植面积调减的背景下,四大产区玉米单产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测产农户玉米平均单产619.9kg/亩,较上年下降2.4%,较前三年平均(2013-2015)增加0.3%。干旱、高温、暴雨等气候灾害是影响各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共收到49个试验站、243个示范县、5811户农户有效测产数据,覆盖玉米种植面积13.51万亩。其中,北方春玉米区85个示范县、2019户,覆盖面积10.35万亩;黄淮海夏播玉米区73个示范县、1752户,覆盖面积1.33万亩;西北玉米区30个示范县、720户,覆盖面积0.94万亩;西南及南方玉米区45个示范县、1080户,覆盖面积0.74万亩;南方甜糯玉米区10个示范县、240户,覆盖面积0.16万亩(表1)。

表1 2016年玉米产量联合测定数据表(kg/亩)


二、单产情况

在收到有效调研数据的49个站点中,32个站点的单产水平较上年下降,占65.3%。本次测产涉及范围内的农户玉米平均单产为619.9kg/亩,较上年下滑2.4%,较前三年平均(2013-2015)上升0.3%。其中,西北玉米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和西南及南方玉米区农户平均单产分别为779.1、649.1、555.1和499.3kg/亩,较上年分别下降0.2%、2.6%、4.3%和0.5%,其中,黄淮海夏玉米区降幅最大,南方甜糯玉米单产也较上年下降3.0%(表1)。

北方春玉米区单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黑河站,下降幅度高达22.1%,克山及齐齐哈尔地区降幅也达17.2%和10.8%,东北北部严重的伏旱灾情是造成上述地区减产的主要因素,而吉林省的辽源和通化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还有12.2%和15.8%的增产(表2)。

表2 2016年北方春玉米区各站测产结果(单位:kg/亩)

黄淮海夏玉米区15个站点有12个单产下降,降幅最大的漯河站(西平县、叶县)减产21.5%,聊城站与潍坊站降幅分别为11%和7%,该区域玉米授粉期间遭遇局部高温、阴雨寡照等气象灾害导致玉米结实较差,严重影响了穗粒数、千粒重;仅新乡站与浚县站单产与往年持平,江苏站增产3.8%(表3)。

表3 2016年黄淮海夏玉米区各站测产结果(单位:kg/亩)

2016年西北区测产农户玉米平均单产为779.1kg/亩,较2015年下降0.2%,较前三年(2013-2015)平均水平下降0.8%(表4)。兰州站玉米抽雄期出现卡脖旱现象,影响授粉,玉米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8.2%。榆林站2016年气象条件适合,较2015年增产10.9%,增长幅度最大。

表4 2016年西北玉米区各站测产结果(单位:kg/亩)

西南及南方玉米区2016年玉米平均单产为499.3kg/亩,较上年略有下降(降低0.5%),但较前三年(2013-2015)平均产量上升3.7%(表5)。该地区玉米生长季节多雨,植株倒伏、空杆率较高,授粉和结实不良,最终导致减产,例如鄂西站暴雨灾害致使产量下降12.2%;而贵阳站气象条件较好,加之病虫害发生较轻、防治到位,单产较上年提高10.6%,较前三年平均提高14.7%。

表5 2016年西南及南方玉米区各站测产结果(单位:kg/亩)

三、产量结构分析

调查范围内,玉米收获密度平均为3894株/亩,各区域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北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北方春玉米区、南方甜糯玉米以及西南及南方玉米区;平均亩收获穗数为3808穗,区域间差异与种植密度趋势相同;北方春玉米区穗粒数最多,其次为西北玉米区、西南及南方区以及南方甜糯玉米区,黄淮海区最少(表6)。与上年相比,本年度玉米种植密度及收获穗数基本相当,但千粒重下降明显。

表6 2016年玉米测产产量结构数据表



四、种植方式分析

(注:由于黑河站播种面积大且机械化水平高,在种植方式分析时没有包括黑河站数据)

播种:调查显示,采用机械单粒播方式播种的面积最大(49.3%),其次是人工播种(31.5%),而机械条播和机械穴播仅占8.4%和9.8%。黄淮海夏玉米区、北方春玉米区与西北玉米区是机械单粒播占比最高的三个种植区域,分别达到72.5%、62.1%和45.8%;西南及南方玉米区受种植方式和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人工点播占82.6%;而南方甜糯玉米种植则全部为人工播种(图1)。

图1 不同区域玉米播种方式

追肥:调查范围内,没有进行追肥作业的占玉米种植面积的20.1%,其中北方春玉米、黄淮海夏玉米、西北以及西南和南方玉米种植区分别为33.1%、18.2%、15.3%和9.0%;人工追肥的比例高达49.7%,机械追肥的仅占27.9%。机械追肥主要在北方春玉米区实施,面积占比达52.2%,黄淮海夏玉米区有27.1%的面积采用机械追肥,西北机械追肥面积为14.9%,而南方甜糯玉米区则几乎全部采用人工追肥(图2)(注:由于部分站点未提供该类型数据,统计中归入其他)。


图2 不同区域玉米追肥方式

灌溉:调查范围内玉米灌溉面积占40.7%,灌溉比例较高的区域是黄淮海和西北种植区,分别占67.2%和58.9%,北方春玉米灌溉面积比例为23.5%,西南及南方玉米区为6.1%。由于今年夏季雨水较常年偏多,各区域灌溉面积较2015年均有明显下降(图3)。

图3 不同区域玉米灌溉方式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生长季节,调查范围内84.9%的玉米进行了病虫害防治,其中采用人工喷药防治的占57.9%,机械防治占26.9%。机械防治主要集中于北方春玉米区域,占该区域防治面积的53.8%;西北地区机械化防治面积占21.4%,较上年略有下降。黄淮海和西南及南方玉米区则仍以人工喷药防治为主,机械防治面积仅占10%左右。南方甜糯玉米区均以人工方式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图4)。


图4 不同区域玉米喷药方式

收获:调查范围内,玉米人工收获比例约占种植面积的21.1%,呈逐年下降趋势(上年28%);机械收获以收果穗为主,占总种植面积的63.5%;收获籽粒占11.8%,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区域分布来看,北方春玉米区的人工收获、机械收穗和机械收粒的比例分别是16.9%、70.2%和11.7%;黄淮海地区分别为12.8%、83.4%和3.8%;西北地区收获比例为30.3%、36.2%和27.2%;西南及南方地区仍以人工收获式为主,比例高达75.4%,但该区域机械收获籽粒技术发展迅速,高桥站所属的示范县—湖南省安乡县从棉花改种玉米后,在高桥试验站的技术支持下,推广机械籽粒直收技术,应用面积迅速扩大;鄂西试验站所属示范县—湖北省当阳县,适宜机械收获地区的籽粒直收面积已经达到70%以上;南方甜糯玉米种植区全部采用人工收获(图5)。


图5 不同区域玉米收获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