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高科技孵化“高颜值”农业
发表日期:2016-12-16 11:30AM 阅览次数:
这幅“高颜值”的现代农业生产场景背后,其实有着强大的科技服务、政策资金支持做后盾。作为农业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通过为农业“创客”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孵化出一批有前瞻性、有引领性、有效益的农业项目,并成功入选国家科技部第一批“星创天地”基地,将获得科技部资金、政策扶持和后续的专家团队支撑,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用手机APP进行管理的蔬菜工厂
实际停喷时间3分钟、环境湿度50.9%、环境温度21.9℃……农业“创客”赵志东正通过手机app查看自家蔬菜工厂的监控数据,在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气雾栽培蔬菜大棚里,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管道喷雾系统和营养供应系统的通力合作,即使半个月不到棚里来进行人工操作,蔬菜的长势和品质也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不仅管理“高大上”,这座蔬菜工厂的耕作模式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和传统的蔬菜种植不同,气雾栽培不需要土壤,而是通过海绵把植物固定在栽培床上,根系悬空生长,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后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为其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这样种植出来的蔬菜没有病虫害,不用打化肥农药,可以达到有机蔬菜的品质。产量更是普通大棚的7到8倍,高度自动化程度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套气雾栽培系统是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后形成的本土研发技术,实现了成本降低和效率改进,目前已成功申请了基质、气雾复合式栽培两项专利,还有一项种植专利正在申请中。
“没有现代农业科技园这个农业创客‘孵化器’,我们的蔬菜工厂不会发展得这么快。”赵志东说,“在为期1年的科研攻关阶段,科技园提供了设施齐全的实验室供我们无偿使用,请来专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还通过‘赣鄱英才555工程’子课题的实施帮我们申请到10万元科技创新启动资金,解决了创业初期急缺的大棚、材料、工人工资等费用。目前试种的十几种蔬菜长势都很好,预计明年就能实现包括蔬菜销售、农业观光、技术输出在内的多点开花式盈利。”
“互联网+多肉”成就90后小伙创业梦
90后小伙朱良浩原本是一名多肉植物爱好者,在种植了3年多肉植物后,今年4月,他和小伙伴刘晨合伙在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承包了7亩土地,创办了包括400平方米展示棚和8个种植棚的“萌叶之家多肉植物园”。短短5个月后,植物园就已经实现盈利,不仅在网络上打开了销路,还成了新余市区许多花店的多肉植物供货商,一些多肉植物爱好者也纷纷慕名前来参观、购买他们培育的珍稀品种。
“以前都是凭着经验在种多肉,进驻现代农业科技园以后,省级科技特派团的专家经常过来指导,教我们如何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如何配土,多肉的成活率和品质都有很大提升。”朱良浩告诉记者,“和玫瑰、百合等常见不同,多肉植物的物流配送更容易,便于网购网销。而且我们还建立了多肉爱好者微信群,为顾客提供管护知识、售后服务等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从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这种‘规模化种植+个性化服务’的路子是走对了。”
其实,科技指导只是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提供的诸多创业服务中最直观的一项。记者了解到,新余市现代农业科技园从2008年5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建成核心区7300亩,总投资12.2亿元,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四通一平”。科研方面,先后与中国农大、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等10所科研院校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现有省级科技特派团2个、专家17人,并投资80多万元建成150平方米的标准实验室和240平方米的组培车间,帮助企业进行孵化与转化。
文化创意助推休闲农业进入3.0时代
如果说以前的“下乡走亲戚”是休闲农业的1.0版本,“农家乐”是休闲农业的2.0版本,那么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引进的创意农业项目就是休闲农业的3.0版本:除上文提到的气雾栽培、多肉植物外,像鲜花一样种在盆子里、既能观赏又能吃的盆栽蔬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立体种植草莓,以及正在建设的植物迷宫、QQ农场、稻鱼共生基地……创意的嵌入不仅提高了农业休闲旅游的文化附加值,还培育出蔬艺无土栽培蔬菜、摩尔庄园等一批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使之成为乡村游新热点。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林爱红告诉记者,创新创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为此,园区以打造农业版双创基地为目标,始终坚持“高新农业企业孵化基地、三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市民观光休闲农业文化主题公园”三大定位,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果业、蔬菜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形成了新余蜜桔、葡萄、石榴、脐橙、火龙果等特色果业,盆栽蔬菜、气雾栽培蔬菜、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特色蔬菜培育,葡萄酒、茶油等深加工农产品,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科普教育等休闲农业产业,在实现农业“颜值”提升的同时,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