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称:未来杂交水稻育种将进入第三代选育研究

“未来,第三代杂交稻育种方法必将取代前两代的育种方法。它必将登上超级稻育种的新历史舞台,成为新主角”9日,在长沙举行的“2016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工作总结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

今年以来,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研发团队,不断自主创新,在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攻关、“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和“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工程等四大粮食丰产科技项目实施方面,收获满满。

高产攻关世界纪录遍布全国五大稻作区。今年,团队在全国16个省(市、区)建立了42个超级杂交稻百亩攻关片,在南至北纬18°,北至北纬36.8°的全国5大稻作区,采用一季稻、华南双季稻、南方一季加再生稻、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稻等模式,实施了超级稻高产百攻关:

广东省兴宁市种植的“超优千号”,创下了世界双季稻最高产量纪录;河北省永年县一季稻“超优千号”百亩片创下世界高纬度地区高产纪录;云南省个旧市一季稻“超优千号”百亩片创世界水稻百亩片单产最高纪录。此外,湖南省隆回县同一生态区连续3年百亩片平均亩产突破1000公斤。

“百千万工程”今年结题。三年来,项目在湖南、安徽等南方16省市区的30多个县市水稻主产区建立百亩片60个,千亩片33个,万亩片11个。湖南隆回等12个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河南光山和安徽定远的4个千亩片平均亩产最高达914.3公斤;湖南宁乡等4个万亩片平均亩产达822.9公斤。团队探索出了分别适于湖南肥稻区、安徽麦稻区、河南油稻区的水稻超高产模式,推广应用机械插秧技术等11套不同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今年,“种三产四”工程在全省53个县(市区)开展,规模达1337.5万亩,比去年增加140.9万亩,约占湖南省超级稻推广面积的63.5%。按“单产与项目实施前5年平均单产比较”估算,今年总增产稻谷16.5亿公斤。

“明年,我们要攻关超级稻高产的一季稻17吨每公顷、双季稻25吨每公顷,再生稻23吨每公顷目标。”袁隆平表示。同时,他称,未来超级稻攻关的“量质齐升”目标,将寄托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上。

袁隆平介绍,目前我国杂交水稻面积有近半是栽种的第一代三系法培育出的品种。三系法品种育性稳定,但选到优良新品种概率较低;第二代二系法育种,选育优良品种的几率大大高于三系法,也是目前超级稻育种最主要的方法。不过,它的育性易受气温变化,特别是异常极端高低温气候的影响。而第三代、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法,既兼顾了三系法育性稳定和两系法配组自由等优点,同时克服了前面两者的缺点,制种和繁殖简便易行。目前,这种育种法正在起步中。

(俞慧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