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选育 脱毒育苗 订单生产 甘薯产业腾飞的三大利器

编者按

甘薯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甘薯的生产与经营方式、消费结构和市场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健康食品、生物能源、工业原料等方面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正在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甘薯原产自南美洲,全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亚洲是世界甘薯种植最集中的区域,中日韩既是世界甘薯主产区,也是主要消费区。

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变化,甘薯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农产品,不但受到传统主产区农户的青睐,也有不少气候等条件适宜的地方农户跃跃欲试。不过,种好甘薯、种植甘薯挣钱并不易。从当前甘薯市场情况、品种研发、脱毒种薯生产、订单生产、后续加工几个环节出发,可以理出一个思路:甘薯产业走得好,要有拉动消费和加工的市场需求,有从订单生产到市场的畅通渠道、成熟的脱毒育苗技术、适应市场需要的丰富品种,缺一不可。

曾经伴随入冬脚步的,不但有冰糖葫芦的吆喝声,还有糖炒栗子的转炉声,更有满大街飘过的烤红薯香味……以前只知道甘薯有红心、白心之分,如今走进市场,可以看到甘薯不仅有白肉、黄肉、紫肉,有的小贩更是打出“烟薯”“香薯”等招牌。差异化、细分化、更丰富,是时代进步的结果,更是甘薯产业适应市场需求、追赶先进国家的结果。

适应供给侧改革需要,甘薯产业如何发展?套用马云的一句话,未来的甘薯市场一定是小批量、高附加值、个性化的,甘薯产业发展离不开品种选育、脱毒育苗、订单生产这三大利器。

市场行情:专用品种价格高

中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全球首位。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告诉记者,当前国内甘薯面积在6000万亩左右,约占世界面积的50%;年产量1亿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

这1亿吨的甘薯中,约20%被国人直接食用,约80%用于加工,加工量的约50%最终成为淀粉。可以说,甘薯的市场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淀粉加工需求量、甘薯本身的品质、天气是否适合出货、甘薯种植面积、上市日期等。

资料显示,1991年中国甘薯价格指数为37.55,2006年为103.42,2012年达405.59。可见,随着物价上涨,甘薯身价倍增。今年甘薯的价格怎么样?种植户能赚到钱吗?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就目前来看,甘薯市场总体平稳。在2015年甘薯市场低迷态势的影响下,部分种植户利润较低,2016年种植面积略减;加上不利天气的影响,2016年甘薯产量比往年稍逊一筹,个别产销区供不应求;同时,蔬果行情变幻莫测,不少产地种植户改种可双季种植的品种。

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例,11月18日红薯均价0.96元(公斤价,下同),今年的价格高点为5月的6.6元,低点为9~10月的0.86元。2015年和2016年的波动区间,红薯分别在1.2~4.2元和0.86~6.6元,紫薯分别在2.8~5.5元和3.2~9.5元。

分析上述价格,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农产品价格整体低迷,甘薯也不例外,红薯今年的最低价比去年低了28.3%;而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等也推高了最高价,红薯今年比去年上涨57.1%;紫薯价格稳步提高,今年最低价和最高价同比分别上涨14.3%和72.7%;比较2015年和2016年的最低价,紫薯分别为红薯的2.33倍和3.86倍,差异化品种价值充分体现。

抓住差异化、细分化市场,北京延庆山间别薯有机农场就做得不错。农场共有约500亩地,亩产量1000多公斤。以订单方式预定下一年甘薯,经过8年积累,每年甘薯都被抢购一空,而且都是全款。紫薯预定价16元,不预定30元,红薯分别是12元和20元。山间别薯负责人苏文的体会是:施农家肥、保证日光照射充足、最佳甜度采收……一切只为品质。

甘薯产业发展更成熟的湖北红安,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农科院共建基地,培育出贡薯、麻皮香薯、紫罗兰、板栗心香、人参薯等7个新品种。红安甘薯均价从过去的0.6~1元涨到30元左右,人参薯达到60元,堪称最贵甘薯。

品种选育:向新用途要效益

国外甘薯深加工产品已达2000多种,应用于医药、食品、日化、调味、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虫剂、有机玻璃、塑料等行业。目前中国甘薯消费结构向鲜食和加工比例增加的趋势发展,业内专家认为,城市周边地区,应优先发展优质、耐贮、专用型鲜食新品种,紫薯新品种以及优质菜用新品种;传统甘薯主栽区,可重点发展高淀粉加工专用品种与食饲兼用高产新品种。从育种方向来说,国内高产品种选育水平居世界前列,但适应产业化发展需求的专用特色品种较少,育种应由单一型向专用型发展。

目前国内营养型甘薯品种较少,创新空间大。10月19日,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富含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种“黄玫瑰”进行了鉴定。

甘薯全粉当前在国内认知度较低,市场空间大。10月11日~14日,第七届中日韩国际甘薯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200多名国内外专家考察国内最大的甘薯加工企业——山东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我们每天加工鲜薯110吨。采用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济紫薯1号’,花青素含量高、出粉率高。目前公司紫薯粉出口份额已达40%。”在甘薯全粉生产线前,生产部经理张亮忙着介绍。

山东邹平也打开了专用品种生产局面。青阳镇泰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2013年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现在基地有“济薯26”等17个品种,用于提取花青素的“工业薯”品种就有3个,还有用于淀粉生产、制作烤薯、鲜食等多个系列。

随着茎尖叶保健特菜、即食方便食品、健康饮料、功能药物、可降解生物塑料、燃料乙醇、天然色素等新产品不断开发出来,适合淀粉生产的高淀粉、低多酚氧化酶型甘薯,适宜食品加工的高糖型甘薯,适宜生产保健食品的药用甘薯,适合茎尖加工的蔬菜型甘薯,适合鲜食的水果型甘薯,适合开发甘薯全粉及天然色素的甘薯等,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机遇。。

据悉,国际马铃薯中心(CIP)提出的育种目标为:高干(物质)、高产、耐病毒、抗疮痂病、耐旱、耐瘠等。

脱毒育苗:增产提质重要途径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病毒,就会不断积累,引起产量降低和种性退化,且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到病毒侵染。据悉,国家甘薯体系普查,在全国24个省份检测出20种病毒病,并且复合侵染现象严重。全国17个省份采样鉴定发现,一颗甘薯上有两种病毒侵染的占14.8%,三种病毒侵染的占16.5%。病毒复合越多,对产量影响越严重。甘薯病毒传播以昆虫传毒为主,最普遍的是蚜虫。

采取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能实现无病毒或去病毒植株的快速繁殖,脱毒率高,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许多原种繁殖材料,增产幅度在30%左右。韩日等国甘薯生产全部采用脱毒种苗,而中国仅有8%左右。提高脱毒种薯种苗采用率,是国内甘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重要途径。

脱毒甘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不过进度缓慢。既然甘薯脱毒效果好,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来?

一是因为推广脱毒种薯种苗投入大增,农民接受会有一个过程;二是种薯易腐烂,北方售卖种薯种苗集中在开春后一个月,一旦卖不出去,种薯只能折价当商品薯卖,种苗只能烂在手里;三是农民买一次种薯一用就是五六年以上,自繁薯苗降低成本;四是市场混乱,假脱毒、乱起名字、化肥催苗等情况多;五是培育脱毒种薯投入大、风险高,如果繁种条件不能保证,还有病毒扩散的风险。

专家还提醒,脱毒是品种复壮的手段,品种的特性没有改变,如果一个品种不抗病,脱毒后依然不能在病区种植;脱毒生产种利用两年后增产效果就不再明显,需要每2~3年更换一次脱毒种薯,因此必须建立脱毒甘薯繁育与供应体系;不同品种脱毒以后的增产效果不同,应缩短大田开放条件下脱毒种苗的使用年限。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基地的推广模式。北京市粮经创新团队依托中国农大脱毒组培技术,实现传统品种“遗字138”、保健型甘薯“京薯6号”组培脱毒,保证密云6000~7000亩甘薯生产用种;今年7月,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农科院甘薯试验示范基地落户邹平县泰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脱毒甘薯新品种,推广面积3000多亩;河北磁县禾下土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国家生物分子育种中心、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起现代化脱毒组培扩繁中心、1000亩脱毒甘薯种薯生产基地、300亩脱毒甘薯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脱毒甘薯高产示范基地;河南省植物脱毒中心豫北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今年发展到37个原种繁育大棚、130个良种繁育大棚,可育优质原种种苗2000万株、良种种苗5000万株。

订单生产:破解产业困局

如今,私人订制的不仅是时装、饰品、家具,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便捷,食品定制生产、全程追溯、随时监看“都不是事儿”。甘薯的订单生产也是如此。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培育出高抗病毒病的甘薯品种,也没有有效防治病毒病的药剂。因此,发展甘薯产业必须推广脱毒种薯种苗,特别是种植年份较长、获得市场认可的品种。” 金海种业董事长邓秀峰说。

山东是国内甘薯生产大省,也是技术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金海种业2012年建设了山东省首个企业自投资的甘薯脱毒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农大莱州试验站,建设了工厂化组培室、智能温室大棚网棚和恒温库,培育甘薯种薯种苗扩繁基地6000余亩,建成了江北最大的脱毒甘薯繁育基地。脱毒甘薯是金海种业玉米小麦、脱毒甘薯、特色有机保健农产品深加工四大主营产业版块之一。

今年10月,北京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组织专家在密云县太师屯镇太师庄村甘薯综合试验站对金海种业脱毒的“遗字138”进行测产,试验面积0.5亩,折合亩产3509.54公斤。“遗字138”利用有60年历史,以甜糯香驰名,深受京津冀市民喜爱,但近些年受病毒病侵扰,亩产量只有1000公斤左右,且商品性较差。2013年,北京市农业局组成创新团队,由国家甘薯产业体系专家、中国农大农学院副院长刘庆昌教授牵头,中国农大莱州试验站、金海种业进行脱毒技术攻关,2014年种植成功。“遗字138”不但产量明显提高,而且品性俱佳。看着产量翻了三倍的老品种,农户脸上乐开了花:“明年一定要种金海种业的脱毒‘遗字138’!”

金海种业甘薯部主管助理顾雪玲介绍,去年他们在甘薯主产区走访调查,发现河北甘薯病毒泛滥较重,农户自留育种的薯苗几乎报废。金海种业一对一对接不同客户群体,根据不同品种的具体需求实行专享脱毒订制,包括原原种薯种苗、商品薯、技术服务等。不仅如此,金海种业甘薯脱毒产业的技术优势为订制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脱毒甘薯产业攻关团队,聘请刘庆昌教授为脱毒甘薯产业攻关科学家,掌握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毒甘薯研发生产技术;科研与生产双轮驱动,脱毒甘薯繁育工程技术中心探索甘薯脱毒技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主导目标,边生产边研发;三大硬件,组培实验室3000平方米、智能温控大棚6000平方米和原种网棚1.3万平方米、恒温库房5000平方米,实现了茎尖剥离、病毒检测、组培扩繁、原种繁育、恒温储藏一体化生产。

优质商品薯存在市场缺口,得益于品种研发、市场繁荣、信息技术和脱毒甘薯技术的不断前行,甘薯产业展现出极大的发展空间。

(索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