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粘”种子培育出稻谷 孝感稀珍稻米有望重上餐桌
吴斌捧着他收获的“黄毛粘”稻谷
“黄毛粘,两头尖,一人吃饭两人添”。说的是孝感的一种叫“黄毛粘”的稻米,因口感香甜而广受百姓喜爱。然而由于这种稻米产量低,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绝迹。孝感高级农艺师汤俭民拿出他珍藏的1964年的“黄毛粘”珍稀稻种,经过三年的反复播种,使这种仅孝感才有的古老区域稻谷又重现“江湖”。昨日记者在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家湖村看到了这种稀珍稻谷。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家湖村,看到了晒在稻场上的“黄毛粘”稻谷,稻谷的主人吴斌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小时候就听奶奶说“黄毛粘”米饭香,但从小到大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稻米不应该绝迹。经多方打听,听说高级农艺师汤俭民老师那里有些“黄毛粘”的种子,2013年他向汤老师“讨要”了200多粒“黄毛粘”种子,在汤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培育播种。3年时间,经过多轮原生态的方法培育,种子一年年增加,至今年,已发展到200亩的规模。今年因洪灾,仅收获了“黄毛粘”稻谷不足1.5万公斤,但已足够来年进行大规模种植了。
记者捧了一捧“黄毛粘”稻谷,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剥开稻谷,露出两头尖尖自然泛黄的米粒,放到嘴里嚼一嚼,有种不同于其它大米的清香味。
一位村民感慨地说,以前只听说过“黄毛粘”,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才吃到过,没想到吴斌现在弄出这大的规模,把绝迹了的“黄毛粘”救活了。
讲起“黄毛粘”种子的来历,农艺师汤俭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他在孝南区农业局工作,当时的局长李有豪将一个发黄的牛皮纸信封交给他,信封上写有“1964年10月,黄毛粘”字样,里面装的就是稀有的“黄毛粘”种子。李局长嘱咐他一定要保藏好这些稀有稻种,千万不要让它绝迹。
据悉,当年“黄毛粘”亩产约200公斤左右,现在在吴斌的培育下,亩产可达350公斤以上。
刘中灿
责任莫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