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序:技术大于服务,只顾着赚钱你就输啦

基因测序作为医疗健康行业的火爆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并逐步被应用到各大领域中。尤其是精准医疗概念提出以后,基因测序更是备受青睐,它为精准医疗解答了很多未知的问题。

如今,基因测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大量的企业以不同形式跻身进来。基因测序越来越以服务的形式被公众所认识。与医疗健康行业相同,基因测序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既重技术也重服务,那么到底谁重谁轻?在由贝壳社主办的第六届Bio4P精准医疗创新论坛暨2016中国医健创新创业大会,这个问题成为了热门议题之一。

技术与服务,孰轻孰重?

测序有很多的服务模式,企业与医院合作是常见的模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刘文兰表示,“对于测序,小医院没有条件做,他们希望和有实力的公司合作。不过在深圳,大多数医院都可以花两千万来建一个平台,他们可以自己做测序,但往往在数据分析上遇到难题,这种情况下医院会考虑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公司做数据分析,自己做测序。如果找一个数据分析团队,那么投入会更大。医院如果自己想搞科研,需要买大量的计算机,雇数据分析专业人士等等。医院会根据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合作模式。”

精准医疗在中国比在美国还要火热,很多医院都可以建立精准医疗平台。刘文兰强调,“精准医疗对患者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尤其是二代测序,生成的结果很多,到底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临床医生可以干预的?对于临床,技术仍有待进步。”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郭永军说,“对企业而言,如果检测公司只做检测的话,那么他们要考虑未来出路的问题了,别只顾着现在赚钱,未来一定要有别的服务模式。医疗健康行业更注重服务,一些服务模式本身也能带来效应。但基因检测行业不同,它主要注重的是技术,如果技术没有成熟,得不到推广,那么服务也没有用。”

技术推广,成本必须要下降

技术的推广,就要牵涉到成本问题了。刘文兰指出,“总的来说,我觉得在医院里测序的费用很高,特别是二代测序,价格差不多要七八千到一万,有些甚至要两万多。我希望有一天随着技术发展它的成本能降低。”

郭永军表示,“现在技术应用最大的难点是成本太高,病人花费太高,我们的医保没有那么完善,大部分还没有被纳入医保中。如果费用完全由病人承担,那么将是很大的负担。随着技术特别是第三代技术的研发,未来可能只要几十元就能把所有的基因检测完。”

技术是永远无止境的,思路迪精准治疗研发副总裁李福根说,“我们需要以患者为中心,认真思考技术怎样去服务患者?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实时考虑到价格的优化。虽然很多关键技术是国外控制的,但我们要学会创新,从优化开始,然后自己学着去做。为什么人们总觉得国外的医生比国内的好?不是因为医术,是因为两者的制度不一样。例如,美国有保险,所以很早就开始做疾病筛查,因为一旦到了晚期,花费100万人民币可能只换来10个月的生存时间,但也许早期花1000元去做筛查,也许会换来10年的生存期。所以我们要瞄准筛查,开发一些比较成熟的、价格合理的产品,这样才能真正地有利于患者、医院等等。”

测序技术已进入高铁时代,依旧迫切需要新技术

科技创新被放到了医疗卫生健康核心位置。郭永军表示,“未来科技创新是以临床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前沿的问题由大学来做,医院做的是以临床为导向的问题。创业单位也是如此,产业如何更好地落地,为临床提供服务,最后服务于病人,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测序技术也在不断地迭代更新。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华大基因创始人于军教授说,“生物学领域中所用的技术,从70年代算起,有3个技术在应用:一个是DNA杂交,第二个是合成寡聚核苷酸,第三个是扩增DNA和RNA。生物领域急需新的技术,现有这些技术太老了,现在用的DNA测序技术是70年代的技术。”

于军常年从事测序仪的研发,在Bio4P大会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第一代测序技术现在也还在用,但是通量很低,全北京或者全杭州需要两台就够了,就如观光的马车,满街跑也没人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是目前的主要动力,就像小客车,满街都是;第三代测序技术有点像高铁,它先解决小的问题,例如远途的问题,将来会慢慢解决城际间和城际内的问题。第四代测序会取代第一代以及第二代的某些功能,它主要是在单分子水平上测序,这是前几代无法达到的。它既可以测定DNA还可以测定RNA,这也是目前没有任何一台机器可以达到。”

备注:本文根据第六届Bio4P精准医疗创新论坛暨2016中国医健创新创业大会圆桌讨论以及现场媒体采访整理报道


本文来源于:生物探索

欢迎关注中科紫鑫人事招聘相关信息:http://www.ngscn.com/index.php/Job/empl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