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窘境:看着石头也过不了河…
首届杨凌全国玉米新品种观摩展示交易会暨“一带一路”发展民族种业高峰论坛在杨凌开幕。中国农业科学院佟屏亚作《中国种业正步入发展的拐点》发言,重点介绍“中国种业窘境:看着石头也过不了河!”
中国种业从计划经济-命令经济-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历15年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表面上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深层次隐藏着再前进的严峻危机。中国种业受制于体制、机制、政策、市场诸多因素的羁绊,已经从“摸着石头能过河”陷入“看着石头也过不了河”的窘境。怎样处理好政府与企业、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道路崎岖,迈步维艰——
一、新审定品种逐年增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现今全国玉米育种摊子有800多家,还有难以计数的育种个体户。育种门槛太低,搜几份材料、租几亩地就可以支摊起灶搞起杂交育种,一两年两三年就能鼓捣出好多个高仿、初仿、甚至是“比瓢画葫芦”组合。每年有成百上千个产量超过对照品种郑单958或先玉335通过审定,却没有几个具有创新价值品种能在生产上位居前茅。
2016年国家审定和玉米主产区审定品种就有500多个,当年全国在生产上应用的10万亩以上品种1000多个。
“品种审定”原本是服务,把服务异化为权力,腐败就不可避免;把“审定”异化为收费,检测就名存实亡。品种区试和审定链条上的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业界盛行流行语:育种材料靠“拿”,品种区试靠“跑”,审定品种靠“送”,经销种子靠“套”。
二、制种面积居高不下,私繁滥制愈演愈烈
每年春节刚过,国家审定和各省(区)审定的玉米品种都会迅速面世,无论是企业自育品种或是高价购买品种,都要千方百计扩大繁殖种子,根本不会考虑库存高企的问题。
一是保证农民制种面积。繁殖种子已经成为基地农民的固定职业,政府与制种农民形成 “契约”关系。保护制种面积稳定显示地方政府的政绩。一旦某年制种面积没有落实或企业拖延收运,农民立马就会群拥鼓噪聚集在市县政府门前,地方政府通常以“维护社会稳定”,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农民的各种诉求。制种业如同政府包养的孩子,吃撑了不行,饿肚子更不行。政府若不能满足农民制种计划,就有农民接受私繁滥制。
二是违规私繁。一种是有照企业繁殖无照种子;一种是无照企业繁殖套牌种子。这好比是没有户口的“孩子”生出来了,不能简单地掐死,更何况还是“好孩子”。因为涉及保护制种农民利益、企业生存和社会安定,无照企业繁殖非审定品种“作粮转商”,有照企业繁殖套牌种子“批评罚款”,顺水推舟,大事化小。
三是违法滥制。201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黄花沟村发现并铲除转基因玉米2000亩,农民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陕西省靖边县大界村发现并铲除转基因玉米4000亩,种植户直接损失近千万元。表明转基因玉米违法滥制绝非个案,已经查出还未曝光和未查出来的还有多少?这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事,人们震惊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政府不追究违法制种公司责任和原始转基因种子的来源呢?你懂的!
三、市场秩序混乱,监管形同虚设
评价国家发布的一项政策,主要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对农业部实施的一项种业政策的评价,同样看对种业的发展是促进呢或是抑制呢?
经销商店多。基层种子公司和经销商过多,是新世纪初期国营种子公司改革留下的“尾巴”,大批遣散无业职工进入种子营销市场。种子公司“小、散、乱”,市场种子“多、乱、杂”。像这样涉及十几万种业人员就业生存的大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种子市场混乱,而是社会底层人员维持生计的问题。
套牌种子多。种子行业盛行“淘地沟”和“套牌”营销,一位基层经销商说:现在审定品种多,基层经销店多,每个县少则七八十家,多则几百家。有关部门对玉米种子市场暗访,发现在700多个品种中有400多个品种疑似被套牌。从种子仿冒的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管理体制乱。有相当一部分基层种子执法部门是“自收自支”或“半收半支”。就要靠自己去“创收”,向种子企业“敛钱”。违法的经销商要罚,守法的也要“罚”,最终是双方协商一项“规则”:种子企业和经销店每年都上交“保护费”,保证满足执法人员全年工资、福利和缴纳“五险”,逢年过节另行登门献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相安无事的执法生态平衡利益链,还去执什么法打谁的假啊!尽管市场打假转入雷霆万钧的公安模式,但基层种子执法依然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唯有如此,才不会坐井观天。今天的中国种业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初期阶段的市场经济”,确切地讲是“计划经济的脑袋、市场经济的腿”。中国种业受制于体制、机制、政策、市场诸多因素的捆绑和羁绊,已经从“摸着石头能过河”陷入“看着石头也过不了河”。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中国种业若不能通过体制改革浴火重生,就必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