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水稻有效分蘖
发表日期:2013-12-03 12:39PM 阅览次数:
减少苗床的播种量,提高秧苗素质,争取苗期分蘖是提高有效穗数的基础。试验表明,插秧后苗期出来的大部分分蘖都能够直接生长,成为有效穗数的主要来源,占整个有效穗数的15%~20%。第2节位的分蘖占有效穗数的5~7%。第3节位的分蘖因移栽伤的影响基本不分蘖,第4节位开始进入正常分蘖。以上结果表明,提高有效分蘖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播种量,提高苗期分蘖率。
适时插秧是提高有效分蘖的主要环节。水稻的缓苗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吉林省插秧早了一般会遇到5月17日左右的寒潮,水稻就大缓苗,1~3节位的分蘖就停止,这必然影响有效穗数。
按照水稻分蘖的规律:分蘖初期分蘖较少,到6月20日左右,进入分蘖高峰期。如果分蘖初期追肥过多,后期分蘖和高节位分蘖就增加,造成无效分蘖增加,有效分蘖减少。
除此之外,品种的分蘖能力、苗期的磷肥使用量、插秧的深度、插秧的密度等都影响分蘖。生产上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秧苗素质,品种特性,地力条件灵活掌握各项技术,提高有效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