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称转基因不能减少农药使用,事实果真如此?

10月29日,纽约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一篇调查报道称,“增产”、“减少农药使用”、“养活世界人口”等被称为是发展转基因的三大理由,但其经过调查和对几十年的数据分析发现,转基因产品既没有比常规品种显示出增产潜力,农药使用量还大大增加。

这一结论并未得到业内的认可。国内外的专家称,上述报道将不同地区的作物产量、使用的农药等进行对比,但并没有对变量进行控制,使得数据分析并不科学,结论也出现了偏差。

比较的基础出了问题:单位没统一

纽约时报调查显示,自20年前美国引入转基因玉米、棉花和大豆之后,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量降低了三分之一,喷洒型除草剂使用量上升了21%;相比之下,法国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量下降了65 %,除草剂的使用量也降低了36%。



纽约时报报道的法国和美国近年来农药的使用量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怀俄明大学植物科学系的副教授Andrew R. Kniss在其个人网站(http://weedcontrolfreaks.com)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此表示质疑。Kniss称,纽约时报给出的几张经过调查所制作的图,有误导之嫌。首先,图片中有关于法国和美国农药使用剂量展示的数据使用的量纲并不相同(法国数据用的是千公吨,而美国数据使用的是百万磅),不能直接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其次,美国和法国的种植面积并不相同,而且美国的可耕地面积是法国的数倍。


Andrew R. Kniss转换统一单位后的法国和美国农药使用量的对比 图片来源:Andrew R. Kniss

Andrew R. Kniss在转换统一单位并根据各自可耕地面积计算后发现,法国平均每亩耕地除草剂的使用量要比美国略高。而在每亩耕地的除草剂和杀菌剂的使用均量上,法国则是美国的2-3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2005年两国的除草剂使用量进行粗略计算后发现,当年法国平均每公顷耕地上除草剂的使用量确实要高于美国。

来自中国的例子,也支持转基因作物可降低农药使用量。中国已经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胡瑞法的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解放军301医院等合作,通过对多地多户农民的多年调查发现,相对于常规品种,在中国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可以使农民减少施用农药10-13次。与此同时,因为使用农药次数减少,还可以减少农民农药中毒的比例,可以更好地保证农民的健康。

剂量背后另一个问题:毒性大小

Kniss还强调,其实上述关于农药用量多少的讨论其实并不能提供太多对农药使用的理解,特别是谈到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影响时。

比如有时候用量的增加,有可能是用一种更全面农药代替了5种或6种施用量不同的传统农药;有时候也可以通过用一种高毒性或高浓度但使用量少的农药来代替另一种相对安全但使用量大的农药,从而减少总的农药用量。

Kniss提到,今年5月份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一个名为《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景》报告称,“某些时候,抗除草剂作物的使用一开始会与每公顷土地每年所用除草剂总量的下降相关,但这种下降趋势并不总是能持久。不过,在评估对人类或环境风险的影响方面,这种简单描述每公顷土地每年所用除草剂的总公斤数是增多还是减少的计算方法用处并不大。”所以,“建议:不鼓励研究人员发表此类将每公顷土地每年所用除草剂总公斤数进行比较的数据,因为这类数据可能会误导读者。”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卡尔·普瑞(Carl Pray)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纽约时报只看到了现有资料里显示的一些数据,就将原因归结为转基因农业,而没有研究数据背后的其他原因。

纽约时报为何选择法国代表欧洲?

这次纽约时报报道选取的欧洲国家样本是法国,然而法国农药使用量的降低有特殊原因:法国政府近年来就一直致力于降低杀虫剂使用。

法国曾先后提出两个生态农药计划:第一个生态农药计划设想,从2008年至2018年计划减少农药使用量50%;2015年底,法国政府提出第二个生态农药计划,分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2020年前,计划减少农药使用量25%;第二个时段是2050年前,计划减少农药使用量50%。

如果选取的是其他大部分的欧洲国家,则数据会高一些。即使如此,法国的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也还是比美国的平均水平高。

产量是衡量农作物特性的指标之一,但并不是全部

纽约时报称,美国科学院近期的一份报告(《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景》)直言:“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美国使用转基因作物后,增产水平超过常规作物。纽约时报记者在比较了北美广泛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甜菜、油菜和西欧这些作物的产量后,发现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北美在增产速度上落后于西欧。

对于《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景》提到的增产问题,此前已经有专家给出过解释,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几乎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会影响其增产率,即和常规作物一样在条件优良时会增产。

事实上,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指的是通过减少因虫害或杂草产生的损失,这类似于常规作物中的通过杀虫剂或除草剂的减少损失是一样的。比如,在虫害严重时,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会减少因虫害而引起的损失,针对有虫的作物作为对照起到相对增产的效果;如果虫害并不严重,增产效果也就不那么明显。根据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黄季焜等学者的统计,1999年,转基因抗虫棉和非转基因抗虫棉的单产分别是每公顷3.4吨和每公顷3.2吨;2000年虫害严重时,非转基因抗虫棉单产降至每公顷1.9吨,而转基因抗虫棉单产仅下降至每公顷2.9吨。

再比如,抗干旱的转基因作物也是在天气干旱时能抵抗干旱,其产量一定比非抗旱转基因作物稳定。但如果天气并不干旱,转基因作物增产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有些转基因作物本身就没有增产作用的。比如,黄金大米等增加某些营养成分的转基因作物。

不过,业内专家称,产量虽然是衡量作物农作物特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在商品化的市场中,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也十分重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80%左右。因此降低这部分成本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农民收入,并降低农产品市场价格。实际上,在这个方面,转基因抗虫作物、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体现的作用更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此前也曾对媒体表示,生产成本同样需要纳入对转基因产出效应的分析之中,从绝对产量上看,美国农业采用转基因作物后,管理相对粗放,欧洲虽然产量高,但生产成本会更高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