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界与投资界“对话”,绕不开市场需求、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


11月14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苏州金鸡湖畔隆重开幕,旨在为我国医药创新研发和国内外社会资本搭建对接平台,促进资本更好的推动医药行业发展。1200余位行业与投资界嘉宾与会,共同围绕“推动社会资本与创新结合,提高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主题展开讨论。

会议当天,在“国家药物政策”、“医药产业发展与投资”两大主题报告之后,主办方特异安排了“医药创新界和投资界对话”讨论环节,由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主持,国家新药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凯先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国家工程院陈建峰院士;中国医药促进会2014-2015年度会长、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创新投资专委会主任委员杜莹;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创新投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凯军;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强静参与讨论。

宋瑞霖表示:“这是科学家和投资家的对话,代表着一场中国医药界和投资界别开生面的讨论。” 近年来,一系列鼓励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驱动战略出台,为医药行业发展、我国经济支柱型产业打开了大好局面。那么,中国医药创新与资本市场如何实现高效对接呢?

医药创新投资注重什么?市场、人才和技术

陈建峰院士以纳米技术为例,认为未来50%的药物制造都将融合纳米技术,以改变药物吸收度,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的同时延长专利期限。他表示:“目前,全球包括辉瑞等在内的制药公司都已经推出两类纳米化制剂:一类是对药物分子直接纳米化,另一种是通过载体对药物进行纳米化。但是,我国却没有纳米化制剂上市,这一市场空白有待填补。这其中涉及的投资热点,需要满足3大要素:重大市场需求、人才和技术平台。”

陈凯先院士表示:“当下政策一片利好,药物研发处于非常好的时期。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把握大势,及时认知到科技前沿带来的新变革,从而把握住变革呈现出的机遇。当然,投资者切勿急功近利。”

对此,孙飘扬董事长表示认同,他以癌症免疫治疗为例强调:“投资不可一窝蜂,理性对待研究热点,有利于把控风险,且节省资源。除了前沿热点,大家或许还可以将目光放回改造旧药上。”谈及技术平台,杜莹主任委员表示:“企业的研发体系和平台是药物创新的基础,也是企业间合作的基础。”

李凯军副主任委员从自身经历出发,解释道:“投资团队选择项目的首要标准其实是市场。从市场需求做研发,也应该是企业选择项目评估的标准。”

如何规避风险?考虑创新、临床需求和加强沟通

除了国家政策之外,杜莹主任委员表示:“投资医药创新,从市场角度讲需要考虑国际和国内两大环境,从技术角度而言可以选择比较稀少的靶点作为研发和投资方向。当然,创新药的研发成功率低。企业需要控制风险,可以考虑引进一些比较后期的项目。”

陈凯先院士表示,当下“十三五”重大专项将会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中国医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品种的选择,首先需要考虑创新性,其次需要满足临床需求,最后要推向国际化。

强静总经理从证券角度再次强调了医药创新界与投资界之间需要长期沟通的必要性。他解释说:“投资界需要往前延伸,这就需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家保持长期沟通,从他们那里汲取产业发展最新的动向。其次,我们还需要跟二级市场专业的投资者交流,带动二级市场。”

宋瑞霖执行会长表示:“资本市场与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是创新成功的核心条件之一。目前中国医药创新与资本市场尚需进一步结合。”他认为,我国现在有大批医药创新项目需要资金支持,而投资界同样在寻找有希望的可投项目。这两种需求提醒我们需要在医药创新和投资机构之间搭建平台和桥梁,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本与医药创新紧密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