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种菜看高科技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航天员景海鹏(右)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植物栽培情况
11月11日,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介绍太空中的生菜栽培情况。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当“菜农”,也是中国人首次尝试在轨植物栽培。航天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最常见的就是太空育种,如太空牡丹,它比普通牡丹更“强壮”,航天育种大豆‘双科1号’,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蔬菜也搭载上了高科技。我国蔬菜产业也正在从传统的种植方式逐渐在向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转变。
植物不在地里种 搬进工厂能上天
2016年6月3日,习近平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智能LED植物工厂给予了高度重视,详细询问蔬菜的种植、生长情况,并指出“智能LED植物工厂颠覆了传统的农作方式,为未来食物保障提供了新思路,成果意义重大,应进一步加大智能LED植物工厂的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步伐,以惠及更多民生。”这标志着中国植物工厂将迎来产业蓬勃发展新阶段。
智能植物工厂,它可以不用土壤、不用阳光。并有智能设备实时对植物工厂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自动监控,实现智能化管理。天宫二号中种植生菜的成功就是利用了这一重要技术,这也是未来在太空探索过程中实现食物自给的重要手段。利用这一技术还可以在家里客厅、厨房种植蔬菜,这样我们既可以随吃随采,生态健康,做到蔬菜生产、消费零距离,又可以增加室内氧气,调节人体身心健康,赏心悦目。
种地搭上高科技 致富又有新动力
随着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标准化、网络化,已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田作物装上传感器,它可以及时告诉农户作物的生长需求以及需求量,实现了从传统的凭感觉施肥、打药、浇水到现在的精准化,农民即便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靠指令操作也能种田,真正实现了“傻瓜”种植。利用物联网种植大田作物,不仅平均节水20%,还可以提高10%到30%的产量。利用无人机对大田作物进行喷药,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效率提高了至少十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物联网技术在大田里的应用
现在部分地区已经在果蔬大棚里按上了物联网设备,甘肃榆中县李家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技术人员通过手机设定好适合瓜果蔬菜生长的各种环境指标后,利用物联网技术,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把蔬菜大棚管起来,既做到了实时监控蔬菜生长情况,提高蔬菜品质质量,又可以节省人力。物联网技术让这里的农民收入翻番,也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真正走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前沿。
物联网技术在蔬菜大棚里的应用
同时物联网也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利用移动专线和专用数据SIM卡,可以保留果蔬种植从育苗、成长到成熟的各阶段信息和视频资料。根据这些生长数据,可实现产品质量溯源,为食品“从农场到餐桌”提供了绿色安全通道。真正的实现了农民卖的开心,消费者吃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