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13kg甬优种子立功 创浙江新纪录

亩产1024.13公斤!本月11日,我省衢州江山石门镇泉塘村超级稻百亩示范方测产结果公布。

这一数字打破尘封4年的纪录,创造了浙江省单季晚稻亩产新纪录。

2012年,宁波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种粮大户许跃进的百亩方最高亩产达1014.3公斤,并以百亩方均产963.65公斤创全国纪录。

此次不仅单产创新高,百亩方平均亩产也从963.65公斤提高到了970.7公斤。

高产的实现,离不开一位“功臣”——由我市科研人员自主选育的超级稻品种“甬优12”。

屡添新丁,“甬优”家族不断壮大

水稻在经过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次育种革命以后,单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水稻单产水平未有大的突破,亟须在育种手段、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实现突破。

这其中,除了为人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马荣荣为首席专家的我市水稻高产攻关创新团队同样引人注目。

早在30多年前,马荣荣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育种道路——粳稻杂交和以此为基础的籼粳杂交。

2000年,杂交粳稻“甬优1号”诞生,成为我省第一个比照增产10%以上的粳稻品种,当年就在全省推广种植20万亩。

之后,马荣荣团队又开始研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2006年,“甬优6号”参加评审,专家们一致认定,这就是籼粳杂交稻。而在这之前,籼稻和粳稻因分属水稻的两个亚种,杂交难度大,籼粳杂交稻项目一直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

当年,由市农科院和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这是全国第一个籼粳杂交超级稻。

在推广第一代籼粳杂交水稻甬优6号的过程中,马荣荣听到有农民抱怨,“产量的确比以前的种子高,可秸秆太高,除虫打药很不方便。”还有一些农户向他反映:“稻叶太厚了,收割的时候,一不小心手就被叶刺划破了。”

于是,马荣荣再对杂交水稻的母本、父本重新组合,进行改良,一个个优良的籼粳杂交稻品种不断问世,株高变矮了、叶片变薄了、熟相更好了……其中甬优12、甬优15、甬优538又相继被认定为超级稻,至今甬优系列籼粳杂交超级稻已有4个。

近年来,“甬优”家族又新添甬优2640、甬优1540、甬优7850等具有超高产潜力、综合性状更优、适应范围更广的新组合,为长江中下游稻区超级稻推广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余地。

据统计,自甬优1号育成至今,我市水稻高产攻关创新团队已育成并通过省级鉴(审)定的粳型不育系23个,育成39个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62项次审定,其中国家审定8个组合;12个品种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书,形成了杂交粳稻、杂交糯稻、籼粳杂交水稻三大系列。

籼粳杂交系列化组合,破解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直接有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

屡创高产,“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一颗优质水稻种子,从开始筛选到最后交由农户种植,至少需要17年时间。可见,高产的突破,实属不易。

在突破超级稻育种的同时,我市探索创新超级稻高产技术体系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从2009年起,我市把全市的种子、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部门的技术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水稻产业创新与服务团队,开展超级稻栽培技术协作攻关,市财政一直对攻关项目予以支持。

“这些年我们对超级稻的研究,好比创作精品那样精细,如哪一天播种插秧、施肥、灌水放水,都根据当时的气候变化严格操作。”鄞州区农技服务站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以往高产稻,最怕倒伏,这几年在推广甬优系列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强台风袭击,由于我们采取了多项技术手段,保证超级稻拥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

65岁的林德阳是今年浙江省单季晚稻亩产新纪录创造者。他是当地乡镇的退休农技员,3年前被基地承包人聘请种植“甬优12”。“品种好,管理到位,加上当地优越的土壤条件和水系环境,不高产才怪呢。”

经过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甬优系列超级稻生产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挖掘,单产屡破纪录。

以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2来说,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2009年为738.1公斤,2010年提高到842.1公斤,2011年达到912.7公斤,2012年经省农业厅组织的全国水稻专家验收,平均亩产为963.65公斤,创全国水稻百亩方平均亩产之最。

与此同时,我市单季晚稻单产也随之快速提高,在超级稻大面积推广之前的5年,平均亩产为441公斤,2011年提高到505公斤,2015年达到535公斤,今年预计达到558公斤,再创历史纪录。

随着品种不断优化,籼粳杂交水稻迅速跳出浙江,走向全国。“甬优”系列水稻已在江苏、福建、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广东等地广泛种植。

去年,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省外高产攻关中捷报频传,甬优2640在江苏兴化最高亩产为1017.7公斤,百亩方均产987.8公斤,创江苏省水稻机插高产新纪录;甬优1538在江西鄱阳百亩方均产922.5公斤,创江西省水稻高产纪录;甬优538在湖南龙山和辰溪两个县百亩方实割均产分别达到994.8公斤和973公斤;甬优1540在安徽白湖农场百亩方实割均产1020.5公斤,创全国水稻机插高产新纪录。

“这些年来,我们与育种团队配合,先后解决了推广中的两大技术难题。”市种子公司经理王晓燕说,目前许多地方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种植大户亩产有750公斤至800公斤,比普通稻增产约三成。

数据显示,今年,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450万亩,增产粮食3.6亿公斤。2000年至今,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175万亩,增产粮食25.3亿公斤,创造社会经济效益67亿元。

高产稳产,还有不少短板要补

在中国,有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耕地被大量占用和稻米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矛盾还将加剧。

据悉,2015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有1900余万亩,创近六年来新高,总产保持在75亿公斤以上。然而,粮食总自给率不到40%,供需缺口仍大。粮食生产依然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软肋、短板。

近年来,我市立足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已经具备了较为稳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总产约80万吨。但是,我市粮食生产还面临诸多问题。

种粮比较效益偏低。虽然粮食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种粮的比较效益仍较低。据调查,目前我市每亩的种粮效益为200元—300元,仅为经济作物效益的五分之一,也远低于其他农业主导产业的效益。

规模化程度不够高。当前我市粮食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经营为主。受“惜地”情结加重以及土地质量、水利条件等影响,农户不愿置换土地,土地流转难度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产量成为今后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路径。

“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是项系统工程。”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些年来,在重视良种培育开发的同时,我市还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让“金种子”产生更大的效益。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推广。一方面,要通过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主攻粮食单产。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逐年扩大高产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今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活动,鼓励各地建立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进一步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科技带动作用。

据悉,鄞州区已连续五年创造12项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两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该区相继建立水稻原种繁育基地、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示范基地、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等八大高新技术示范区域。这为获得高产奠定了基础。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人士认为,水稻百亩方均产超过900公斤已不少见,但要突破1000公斤仍是一个难关。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 发展大事记

2003年 第一个以粳稻不育系为母本、以籼稻恢复系为父本配组的杂交晚稻甬优4号育成。

2005年 第一个由专家组确认的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诞生,通过浙江省审定。

2006年 甬优6号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推广品种,成为我国第一个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

2008年 甬优9号通过国家审定,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籼粳杂交晚稻。

2010年 株型更优的籼粳杂交稻甬优12通过浙江省审定。

2011年 甬优12被农业部确认为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

2012年 第一个籼粳杂交中稻甬优15通过浙江省审定。

2013年 甬优15被农业部确认为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

矮秆型籼粳杂交晚稻甬优538和特早熟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等通过浙江省审定,籼粳杂交稻的适应性大幅拓宽。

2014年 优形优质矮秆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等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2015年 甬优1540通过国家审定,推广范围拓宽到江苏、上海、湖北等地区;甬优538被农业部确认为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