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比去年增加7.91万亩

日喀则是西藏的粮仓,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作为青稞一级种子田示范村的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今年丰收的青稞达1000亩。该村青稞大户达娃顿珠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风调雨顺,我家93亩地收获青稞3.5万多公斤,收入18万元。”

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大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并在一系列好措施的推动和保障下,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据介绍,继日喀则市2015年开始全面种植“藏青2000”、“喜马拉雅22号”、“山冬7号”三个新品种,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作后,青稞每亩最高产量达到550公斤,实现了粮食大丰收。

“以前我们主要种植以卡麦乡蓝青稞为主的当地品种。近几年,我们逐年推广‘藏青2000’和‘喜马拉雅22号’这两个青稞新品种。”日喀则市江孜县农牧局副局长索片说,长势最好的青稞亩产达到550多公斤,最差的亩产也有350多公斤。

据了解,2016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68.07万亩,比去年增加7.91万亩。共推广“藏青2000”、“喜马拉雅22号”、“山冬7号”、“冬青18号”等优良品种170.62万亩;全区35个粮食主产县实施高产创建示范170万亩,测土配方示范170.3万亩,确保了青稞产量稳定增长。预计,在去年我区粮食产量突破百万吨后,今年的粮食产量将在原有基础上,会持续增高。

近年来,西藏粮食产量屡创新高,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辛勤劳作与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成为丰收的关键因素。

今年,我区政策聚集效应进一步放大,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实现了全覆盖,良种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药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下达早、兑现及时,不但化解了农民心头的焦虑,还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强了底气和信心,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在“硬件”和政策配备的同时,西藏还立足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加大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品牌和营销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区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改善我区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在投入上给予大幅倾斜,有力促进了我区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满拉、旁多、拉洛等大型水利枢纽的开工、建设、落成,我区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我区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提供了保障。

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是西藏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年楚河流域农业开发的骨干工程,除农业灌溉外,对解决日喀则林草地灌溉,保障饮水安全,缓解藏中电网覆盖地区能源紧张,提高防洪标准,改善年楚河流域气候条件,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也都发挥了突出作用。

据了解,从1999年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至今,受益区粮食产量从亩均315公斤增至380公斤;保障了日喀则市三县一区近10万人的饮水安全。

谈起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的变化,江孜县重孜乡白沙村旦增老人感触最深:“我曾经干过16年村委会主任,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前后我都经历过。以前我们祖祖辈辈种地是‘靠天收’,每亩小麦最多能打250公斤;满拉工程使用后,农田不仅有水灌,还可以随时灌,现在每亩小麦产量能达到400公斤。我家共20亩地,一年可多收入5000多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