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突破无人驾驶技术
9月底,美国联邦交通部颁布了首个自动驾驶汽车法规《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在明确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标准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正式在法律层面获得认可。
虽然之前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事故引来不少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动驾驶正成为每一个车企都在布局的新领域。有行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前后传统厂商将迎来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高潮,2030年左右智能电动汽车份额有望突破50%。这也意味着智能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最大的变化和机会,而无人驾驶将是汽车圈最时髦的话题。
事实上,不仅是汽车公司,互联网企业也在紧盯这块蛋糕。谷歌、苹果、百度等IT巨头都在争分夺秒地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大家心里都清楚,虽然短期内无人驾驶并不会成为主流,但对未来走向的把控也万不可掉以轻心。
9月21日,在中国(武汉)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与合作论坛上,东风、长安、北汽等自主车企纷纷披露了各自最新的自动驾驶规划,它们想要传达的声音只有一个——自主品牌想要在未来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发力自动驾驶。
再不布局就晚了
北汽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在该论坛上道出了自主品牌发展无人驾驶的紧迫态势:一方面,大批互联网及新型公司携巨额资金高调进发无人驾驶汽车市场,来者不善。仅苹果一家就手握2000亿美元的现金,超过全世界所有汽车厂家现金的总和。资金优势加上创新性的经营理念,直逼传统车企的未来市场。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时代,汽车的保有量将降为现在的1/4,产销大幅下降必然伴随着车厂的大批死亡。荣辉疾呼“如果无人驾驶汽车普及了,第一个被消灭的行业就是汽车行业本身”。
荣辉所担忧的,不仅是自主品牌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国内外所有车企的共同挑战。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在顶住行业压力的同时,还要突破国外车企的层层阻挠,如不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必会面临生存危机。
以宝马为例,“高度自动化驾驶”是宝马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重点,其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野心”远不止于普通道路,高速避障、漂移等高难度动作将成为未来宝马iNext无人驾驶车型的最大亮点。目前,宝马已经在中国的封闭道路上完成了约8000公里的高度自动驾驶试验,值得自主品牌警惕。宝马承诺在2021年推出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
丰田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态度一直很谨慎,主打“安全牌”。今年发起的“保卫者”和“私人司机”两个项目,分别用于驾驶辅助安全系统和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暗示丰田想要先成为驾驶安全的保卫者,其次才是司机的替代者。丰田计划在2020年前推出在特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半自动汽车,相较宝马保守很多。
按照美国对自动驾驶五个阶段的划分,宝马、丰田已经处于L1~L2阶段,即从驾驶辅助到部分自动化的过渡阶段,其他国外主流车企也基本如此。而我国自主品牌生产车型中,只有小部分配备了高级驾驶辅助的功能,在进度上略逊一筹,技术追赶压力很大。
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关键
相较于宝马、日产、沃尔沃等在2020年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目标,自主品牌在战略规划上似无争先之意。以“国字号”车企东风、长安和北汽为例。东风的亮点在于远程控制,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突破无人驾驶技术。近两年,东风集中于驾驶辅助,2018年-2019年将实现一定道路的部分自动驾驶。长安的自动驾驶布局则完全以产业化为导向,面向普通消费者进行产品研发。它计划于2018年实现单车道自动驾驶,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2025年实现全自动化驾驶。北汽并未透露其各阶段目标的时间节点,但对无人驾驶商业化的态度尤为积极。未来北汽计划紧抓品牌和汽车设计,最后提供整个服务。
北汽的计划反映出所有车企共同关心的问题,即如何充分挖掘无人驾驶的商业利益。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倘或未来自动驾驶汽车成为最大的移动终端,那么早日完成车企到互联出行服务商的身份转变才是领跑未来市场的关键。也就是说,服务将成为未来车企生存的关键所在。
“汽车终会从四个轮子的沙发变成四个轮子的数据中心。”上海评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李献坤认为,数据内容将涵盖道路、驾驶、娱乐等诸多方面,而服务作为数据到价值转化的桥梁,无疑是填补单薄销售利润的良药。以当下最热的UBI(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为例,它为车企和保险公司的商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果能将每个数据背后的利润点成功转化,那么车企所能得到的利润将是巨大的。
说白了,自主品牌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布局,万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发展无人驾驶的最终目的应是打造一个商业闭环,让用户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买车到用车的所有需求,包括保养、保险、24小时救援、餐饮导航等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完成。某种意义上,自主品牌抓住了建设商业闭环的先机,就等于抓住了获取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利润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