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库存3亿吨超天量,去库存进入阵痛期

作者: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中国粮油库存的消化进入阵痛期。”11月11日,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副会长、益海嘉里集团油脂总监涂长明在第一届国际葵花籽油市场研讨会暨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

中国粮油库存超天量,库存消费比奇高。截止2016年9月,玉米国储库存量2.7亿吨(含2016年收储不含未来抛储,年产量2.2亿吨),小麦4000万吨(年产量1.28亿吨),稻谷1200-1300万吨,菜油320万吨。

按照世界粮农组织提供的粮食安全系数,结转库存大致相当于当年粮食消费量的17%-18%,即为安全状态或合理库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许多研究学者提出,库存消费比应在25%较为合适,但到今年6月,我国三大主粮的库存消费比高达45%以上。

如此高的政策性粮食库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涂长明认为,连续8年的托市和临储收购政策使得目前中国的粮油库存成为天量。

他指出,粮食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一手拉着粮食生产者,一手牵着消费市场。实行托市收购政策以来,在生产和加工者之间,增加了一个储运环节,增加了大量的储存和流通费用,增加了企业的加工成本。

涂长明打比方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如何消化、尽快达到去库存的目的,问题多多,困难重重!

今年4月和5月,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启动了对水稻、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办法,黑龙江省对加工玉米企业,每吨补贴200元,吉林省每吨补贴150元,从今年专项补贴的执行情况来看,由于终端需求没有得到改善,效果都不明显。

目前,我国4个定点厂的乙醇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左右,年产乙醇180万吨左右,消费玉米约600万吨。即使增加产量50%,也只能多消费玉米300多万吨。

涂长明认为,定向补贴难改市场的现状,效果不明显。根源在于玉米深加工产品需求萎缩,市场可扩容量有限。

据他介绍,中国饲料产量已连续三年下降,对整个粮食的消耗量影响很大,饲料中60%为玉米。饲料产量下降使得玉米的需求减少。猪肉进口增长也减少了一部分饲料玉米的消费量。

“即使以200元/吨左右的水平补贴饲料企业采购玉米,降低拍卖玉米价格,对促进饲料消费的增加也不会有多大作用。至少600元-700元/吨的补贴才会对进口玉米和替代品产生遏制作用,但成本代价很高。”涂长明称。

涂长明指出,我国玉米深加工产能过剩较多,企业产品滞销,开工率较低,制约其生产增加的核心问题是国内淀粉糖、白酒、味精的下游产品需求饱和,有的甚至还出现了萎缩,因此,通过补贴推动深加工企业扩大生产,200元/吨左右的补贴效果不大,增加不了多少需求。

而通过补贴扩大出口来消化国内粮食库存,也不是明智之举。涂长明说,目前国内玉米、稻谷与世界玉米、稻谷价格相差悬殊。与主要出口国的口岸价格相比,每吨都有上千元以上的价差,基本上出口一吨陪一吨,会造成巨大损失。另外,我国已加入WTO,世贸规定也不允许通过直接补贴促进粮食出口。

“中国这种‘重收储、轻加工’的政策必须尽快改变。”涂长明说。在他看来,今年取消玉米、大豆托市对东北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给粮油加工企业带来机会。

一个行业能否尽快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能否遵循市场规律,是否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给企业创造一种宽松的竞争环境就可以了。“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哪个国家、哪个行业是靠存储发展起来的。”涂长明称。

他建议,小麦、稻谷也要尽快实行“价补分离”的政策。一旦这些政策实施,中国粮油行业必将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