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创新高背后的力量
日前,从市农委传来好消息:初步预测,今年我市粮食总产量可达119.1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
这样的丰收成果让人欣喜。今年,我市调减了1.49万公顷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用来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但粮食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是如何实现的?“我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立足“黄金玉米带”优势,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粮食总产的稳步提升。集成推广重大增粮技术、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成为我市粮食产量创新高背后的“神秘力量”。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覆盖所有旱田乡镇
九台区城子街镇陈家村张显文家的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堆成了小山,趁着天气晴好,老张正忙着晾晒玉米。“今年收成相当不错,一垧地差不多能打两万五千斤粮!”张显文捧起几棒玉米,颇为兴奋。
张显文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今年种了120公顷玉米,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苗期深松、秸秆还田、秋季深翻……从种到收,张显文严格执行保护性耕作的各个技术环节,换来了大丰收。“现在玉米价格降下来了,必须得在提高产量上下功夫,这个技术算是用对了,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张显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赞不绝口。
经过多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深受我市农民认可。今年,这项技术覆盖了我市所有旱田乡镇,不仅面积发展到18万公顷,还建设了100个示范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总面积保持稳定增长,种植模式标准也趋于统一,已成为我市重点推广的重大增粮技术。”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机化水平达81%
玉米籽粒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整地机……榆树市弓棚镇喜迎春农机合作社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农机库房里,60多台(套)农机整齐排列,颇为壮观。“今年能丰收,这些机器立了不少功,忙活了一年,得好好保养保养!”这几天,喜迎春合作社理事长蒋恩凯正忙着组织农机手对农机进行检查保养。
“春天种地时,机械播种又快又好,为增产打下了好基础。夏天田间管理时,农机防病虫害的效果特别好,减少了损失。”目前,喜迎春合作社从种到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蒋恩凯拍着一台高大的玉米籽粒收获机颇为自豪地说,这台产自芬兰的农机价值115万元,成了秋收的“功臣”,“以前从收割到运输、储存,玉米损失率都挺高,有了这台机器,直接就能把玉米粒收回家,颗粒归仓。”
今年,我市农业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有较大提升。“综合农机化水平较去年提升2.5个百分点,达到81%。”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今年还深入实施国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重点抓了20个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大力推广机艺组合新技术,助力粮食生产。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流转耕地40.15万公顷
“我大概算了一下,我们合作社的粮食平均产量能比普通农民高出10%以上!”今年,位于榆树市的吉林省田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00公顷。忙完了秋收,合作社理事长陈卓开始“秋后算账”。
规模经营,成为田丰合作社粮食高产的“秘诀”。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更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下转4版)
粮食产量创新高背后的力量
(上接1版)“就拿春天种地来说,化肥企业专门到地里为我们测土配方,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减少了磷肥的施用。”肥料“私人定制”,让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赢在了起跑线上。
规模化经营,更为先进农机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舞台。“省里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特别大,我们享受到了450万元购置额度,合作社投入20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100多万元。”一项项好政策让合作社的农机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提升,先进农机和农业技术配套使用,为增产上了“双保险”。
在我市各地农村,还活跃着很多像田丰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13894个,家庭农场发展到3091个。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0.1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2.5%,比去年增加4个百分点。在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
(文章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