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IPO审查出bug,上市、发展前景均堪忧


证监会资料显示,截至10月27日,深圳华大基因IPO审核状态显示为中止审查。中止情形显示为: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

按照《发行监管问答——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的情形》中止审查共有四种情形,其中对于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的情形包括:对有关文件、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需进一步明确含义;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反馈意见回复;发行人发行其他证券品种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导致审核程序冲突;负责本次发行保荐代表人发生变更,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或者签字会计师、律师发生变更,需要履行相关程序。

对于具体原因,11月3日,华大基因公司官方发布澄清公告称,“其IPO中介机构原经办人员因职业发展等个人原因,无法再作为经办人员为公司提供服务,根据相关法规要求,更换中介机构经办人员需要履行中止审查程序,因而公司IPO中止审查,并非IPO文件不齐。”

“中止审查”并不意味着上市进程终止。根据证监会发行部的有关资料,发行中止事项后,发行人及中介机构需及时补充相关材料或提供书面说明书,证监会将视情况依照有关规定分别采取要求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自查、委托其他中介机构或派出机构核查或者直接现场核查等措施。

华大基因公告表示,近日,经办人员已更换完毕,公司已经收到恢复审查通知,公司IPO正在稳步进行中。公司将根据进展情况,依据证监会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严格履行相应的决策、审评程序,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所有信息均以公告为准。

外界对华大基因上市时间的预测是2017年,而其首席科学官茅矛在今年4月则公开向媒体表示,华大基因上市大致的时间表为“今年年底前”。现在华大基因被证监会“中止审查”,虽然其已经做了澄清公告,但目前还未看到证监会的出具的正常审查公告,在此种情况之下,华大基因能在今年年底上市吗?

离敲钟还远

据了解,IPO审核过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10个主要环节。而华大基因现在还处于IPO“长征”中的前期,现在已经进入11月,要年底上市,颇不乐观。

2015年12月11日,华大基因向证监会递送了公开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彼时证监会处于审核状态的深交所创业IPO企业数量为253家。对比2015年数据来看,2015年A股IPO公司为216家,其中创业板IPO数位86家,占比约40%,按照监管层有步骤地、有节奏地实施注册制政策导向,以2016年上市企业数量为400家计算,同样40%的量获准IPO,2016年创业板企业上市数量为约为160家,依此推算,按照华大基因的正常进度,2016年很难上市。

而今年以来,证监会对于IPO的审核颇为严格。据了解,今年6月份启动的IPO核查,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核查”。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一轮核查基本覆盖了所有IPO在会项目,重点针对那些净利润较低,规模较小、排队时间较长的项目,如果不符合要求,都会劝企业主动退出。

证监会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21家IPO终止审查企业,而今年以来截止10月底,已经有57家企业终止审查。对此,有投行人士认为,监管层对于IPO的审核越来越严,而今年监管层的审核重点是从源头堵住首发项目“带病申报”的问题,强化问核工作力度,从严审查、从严把关,把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挡在IPO大门之外。

很多人急了

过去4年内,超过50家投资人(含中途退出者)通过关联、非关联的方式,为入股华大旗下的华大科技、华大医学共计投资高达72.15亿元,其中包括红杉、软银、云峰基金、光大控股、深创投等知名机构。

根据媒体报道,72.15亿元投资中,在华大控股获得42.96亿元之余,投资方却是落得整体浮亏。除中途退出者,最终留存下来的投资人达到43家,其中至少23家投资人出现本金浮亏。出现浮亏的原因是:融资之后,遭遇同行强劲挑战、市场份额受到挤压的华大基因出现营业收入微增、净利润下滑的局面,使得其IPO募资的预计估值,较最后一轮私募融资时的估值大幅缩水超过50亿元。

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显示,2013年营收为10.47亿元,而2014年营收为11.38亿元,增长不过8.6%;2015年上半年其营收为5.65亿元,如果与2014年一半的营收作比较,几乎毫无增长;而在净利润方面,2013年净利润为1.7元,但是2014年为0.58亿元。

从数据不难看出,这两年华大基因无论是营收增长还是利润增长情况都不是很乐观。而今年以来不少被终止的IPO审查企业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利润与同行上市公司变化趋势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少数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就目前的华大基因而言,很多投资人已经陪跑多年,但没有退出,已经过来私募估值最高时期,所以他们期望通过上市获得退出;另一方面,在基因领域里出现一大批竞争者,其中不少创业者出自华大基因,对其构成挑战颇大。因此,如果华大基因不能通过上市获得资金,后续发展压力很大,私募基金已经没有继续投入的动力。

前路有雾霾

今年8月29日,停牌两个月的A股上市公司成都天兴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拟出售成都天兴仪表拥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等,拟购买北京贝瑞和康生物生物技术公司100%股权。借此,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A股上市。

贝瑞和康成立于2010年5月,致力于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为临床医学疾病筛查和诊断提供“无创式”整体解决方案,其创始人、董事长高扬之前曾担任华大基因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其主打业务为无创产前检测,目前其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已经和华大基因平分天下。

贝瑞和康选择借壳上市,这是一种途径相对而言是速度最快的一条途径,很多人认为极有可能抢在华大基因上市之前。而如果贝瑞和康的抢先登陆资本市场,就可以有效狙击华大基因此后的融资规模。

在政策层面,2016年10月27日,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有序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的通知》,废止此前无创产前筛查与诊断试点机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更多的机构进入到“无创产前检测”当中,而贝瑞和康长期聚焦于产业诊断,对产业上下游延伸,联合全国2000多家医院提供基因检测服务,将会进一步攫取华大基因的市场。

此前基因诊断之所以火热,华大基因被当做生物医学产业的独角兽,是因为汪健本人反复提及的一个预测:“科技服务能到100亿元,医学服务能到1000亿元,人人服务能到1万亿。”而华大基因在测序领域有先发优势,所以外界判断其有可能拿下其中最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成为行业寡头。

但从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实际业绩来看,这一预期尚未成为现实。而另一方面,以从华大基因辞职人员创办的一批基因测序企业,已经风生水起,而华大内部的人士动荡,也让其发展充满变数。至于其它业务,如科研板块的二代测序服务等,当前的竞争压力也不小,不仅华大在做,医药行业不少企业,如药明康德、先声药业等均有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