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煜明教授PNAS发布第二代无创胎儿基因组分析结果
今年9月,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揭晓。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的卢煜明(Dennis Ming Yuk Lo)教授因发现可以从母亲血液中提取到胎儿DNA,而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生命科学大奖奖金。
作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卢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也因此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其研究组近期发表了题为“Second generation noninvasive fetal genome analysis reveals de novo mutations, single-base parental inheritance, and preferred DNA ends ”的文章,通过针对母体血浆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探索了第二代无创性胎儿全基因组分析方法的限制与改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3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第一代无创产前诊断是通过染色体倍数异常来判断的,最典型的就是先抽取孕妇的外周血,提取游离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每染色体片段,判断胎儿是否是21号三倍体。第二代无创产前诊断分析的是基因突变诊断。
设想母亲在某个基因的某个位置上的核苷酸是Aa, 如果胎儿的是致病的aa型那么,考虑到胎儿的DNA在孕妇的血液中只占5%. 通过对孕妇的外周血的超高通量测序(1000倍覆盖),如果测出来A占了42.5%, a占了47.5%,我们就可断定胎儿的基因型是aa. 这里的关键是测序深度要非常高,1000X。
最新这篇文章通过针对母体血浆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195×和270×单倍体基因组覆盖),探索无创性产前检测的限制范围。研究人员结合一系列生物信息学筛选,完成了高于之前报道两个数量级的阳性预测值检测胎儿新发突变。
并且研究人员在一个CFC综合征案例中无创发现了一个新发BRAF突变,CFC综合症主要出现在心脏方面,包括肺动脉狭窄、瓣膜发育不良等,通常病患没有眉毛和眼睫毛,其指甲呈现发育不良或生长过快,这一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属于RAS-ERK讯息传递路径中的成员。
研究人员指出胎儿母系遗传可以通过全基因组分析确定,而无需母体单倍体信息,从而极大的增加了此类分析的分辨率。这些研究表明血浆DNA片段末端(胎儿或母体筛选)的某些基因组位点可能存在重复报道。
作者简介:
卢煜明教授屡获国际殊荣,包括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2006年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合会─分子诊断学杰出贡献奖、2006年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学院(NACB)杰出科学家奖、2006年裘槎基金会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07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SigiZiering奖、2012年AACC-NACB临床化学杰出贡献奖、2009年富布赖特香港杰出学者奖,以及2014年费萨尔国王国际医学奖。卢教授亦于2011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在201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获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颁授年度Wallace H. Coulter讲学奖,是全世界首位获奖的华人学者。
参考文献:
K. C. Allen Chan, Peiyong Jiang,,Rossa W. K. Chiu and Yuk Ming Dennis Lo.Second generation noninvasive fetal genome analysis reveals de novo mutations, single-base parental inheritance, and preferred DNA ends.PNAS(2016) doi: 10.1073/pnas.1615800113
本文来源于:生物通/万纹
欢迎关注中科紫鑫人事招聘相关信息:http://www.ngscn.com/index.php/Job/empl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