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中国农业大学最新文章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uppressionofWC-independentfrequencytranscriptionbyRCO-1isessentialforNeurosporacircadianclock”的文章,揭示出了一种之前未知的生物钟基因转录的调控新机制,这将对于了解WC非依赖性frq转录至关重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何群教授,何群教授2006年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教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985引进特殊人才计划资助,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像动物一样,植物也有称之为昼夜节律的24小时“生物钟”。这一生物计时器赋予了植物与生俱来测量时间的能力,即便是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例如,它们不仅仅是对日出产生反应,它们还知道日出就要到来,并相应地调整它们的生物学。

在分子水平上,生物钟的节律振荡由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转录和翻译形成的自主的反馈环路组成。在脉孢节律振荡器(Neurosporacircadianoscillator)中,WHITECOLLAR复合物负责节奏频率(frq)转录,而且被认为是唯一的frq转录激活因子。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当转录共阻遏因子rco-1被删除的时候,WC非依赖方式中frq能进行组成型转录。并且对于rco-1突变型来说,高水平组成型WC非依赖性frq转录还会导致WC复合物活性受损,失去昼夜节律功能。

同时这一结果还表明,rco-1能与组蛋白修饰因子SET-2,染色质重塑因子CHD-1共同作用,调控frq正常染色质结构,这一位点确保了节律frq转录。

这些研究结构揭示出了一种之前未知的生物钟基因转录的调控新机制,这将对于了解WC非依赖性frq转录至关重要。

(生物通:万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