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 全国何以看同里
发表日期:2016-10-30 10:24AM 阅览次数:
正是丰收时节,踏上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北联村的土地,回首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路径,一条农业转型升级之路清晰可见。探究发展动能,正是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设理念、要素支持和产业融合等方面所具备的眼光与高度。
从打通一条机耕路开始,9年打造一个国家级园区
在同里镇北联村党委书记庞泉根的记忆里,故事是从打通一条机耕路开始的。2007年6月,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前身同里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开工建设。“那个时候,田里的路都是断头路,拖拉机进去容易,出来麻烦。”破土的地方在现在的农机仓库附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打通机耕路。园区的万亩良田阡陌交通,优良的路网设施便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除了路网,沟渠疏通、田块平整等基础工程都从2007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有规划的建设。
2011年,以前四年投入建设为基础,同里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又站到了新的起点上——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标准,整合北联、三港两个村15400亩的农田。至此,同里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核心区范围划定。粮油、水产、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四大集聚区基本形成。一方面是规模化的格局,另一方面机械化模式也开始引入。省级农业产业园区的创建,不仅对粮油比重有硬性指标,机械化水平更是要经过农业院士的专家评定。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同里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着力打造“技术高地”,引入院士工作站做农产品生长及产品检测。值得一提的是,初成规模的园区也开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苏州市五月田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农业企业陆续进驻园区的设施产业区。通过不断的配套完善和持续深入的招商引资,目前园区已有20家现代农业企业成功落户,注册资本超1亿元,总投资超4亿元。其中,苏州神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2013年,当互联网开始“改造”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里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也不再满足于既有的现代农业标准达标水平,开始尝试探索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正是这一尝试,引领园区走向了农业发展的最前沿,并于2015年摘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金牌子。
上天入地监测一株苗,互联网“+”出一个更智慧的园区
转型升级的路在何方?一方面围绕四个中心,将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修建贯穿粮油区南北的西环路,打通所有机耕路,水网河道在保留灌溉、泄洪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规则化开挖,在每个重要节点建设泵房,使之更好服务农业建设。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引入,打造一个智慧型农业园区也被写入发展规划。
早在2004年,园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就已经着手合作研发集农田物联网、卫星遥感、作物精确管理模型于一体的稻麦智慧管理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该系统在这里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监测管理平台。田间有物联网感应装置,低空有无人机利用传感摄像头通过叶面光反射光谱采集数据,高空有卫星遥感进行农田环境信息、作物生长情况检测,配合应用手机、电脑终端系统,可以定量监督作物生长情况,动态调控作物管理方案,实时指导作物的精准化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对区域、园区、田块等不同范围的农情信息和粮食安全实行预测预警,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质的飞跃。
同样更加智慧的农业生产模式,出现在园区的各个角落。位于园区水产养殖区的申航智能流水养鱼基地,物联网技术同样应用在池塘智能化生态养殖中。水产养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养殖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效益最大化。设施农业区的企业之一,三港农副产品配送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和农副产品配送于一体的农业企业,为苏州城区学校食堂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配送食材。为确保食材的质量安全,该公司建起了追溯系统和物联网管理系统,从源头上保障产值高效、产品安全和资源节约,为农业农村的市场信息化增添了无限的潜力和重大的动力。
作为吴江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和科技水平的代表,园区为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国家级典范。
不离土不离乡过上好日子,探索现代农业多重效益
倚靠国家级开发区,与千年古镇同里比邻而坐,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是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同时,在丰富同里旅游内涵,提升农业休闲产业方面,产业园也被寄予更大发展愿景。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肥料,特别是园区内主打有机概念的农业企业,更是离不开有机肥。但是在整个园区都见不到随意堆肥的现象,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更是不见踪影。按照园区规划,配合区内设施农业需求,进行集中堆肥,不仅提高效率,更能有效保障周边环境卫生。这对居住在园区内的北联、三港等村的村民来说,体会尤其深刻。随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出门是平坦的柏油路,屋后是碧波荡漾的小河,远处则是连片农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村民的幸福感提升明显。
北联村工作人员算过一笔账:种粮效益本不算高,园区内土地通过集约整合管理,每年流转费用是1000元每亩,水产区域流转发包价可以达到2300~2400元每亩,农民收入增加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就近解决剩余劳动力。“我们村的年轻人,大多去不远处开发区的企业上班。上了年纪的,总能在园区内农业企业找到活干。种了一辈子地,老来不离土不离乡,靠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把日子越过越好,也就满足了。”
最近北联洋溢港游客服务中心完成了土建工程。集餐饮、农产品销售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将有效推动园区休闲农业板块的发展。来年春天油菜花烂漫时,四面八方的游客在园区不仅能赏万亩花田,还能去五月田、禾田草莓园等农场采摘,在生态美景中体验农家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