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产粮5年翻一番 用6%耕地产出10%粮食


大庆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记者 梁长海 摄

东北网12月2日讯 一向以工业闻名的大庆,近年来农业依然能够在全国叫响。在刚刚结束的由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玉米王”挑战赛上,肇源大庙旱田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万亩玉米,以平均亩产922.8公斤居全国第三、龙江第一。

像大庙旱田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样的高产“吨田”,如今在大庆已很普遍。作为龙江西部旱区,大庆用不足全省6%的耕地产出了10%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走在全省前列。即便是在今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大庆1154万亩耕地中有277.7万亩受灾、100.7万亩绝产的大灾之年,据市农委最新测算,大庆粮食总产仍可以达128亿斤,比去年仅少2亿斤。遥看2008年大庆粮食总产量67.3亿斤,五年间,大庆粮食总产量实现翻一番。

大庆耕地缘何如此“有劲”?市农委主任方洁说,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那可是实打实的。大庆十年九旱,过去粮食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为从根本上打破这个瓶颈,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近年在农业上的投入每年大体都在5亿元,打井、改造中低产田、补贴农机具、推广新技术,这种对种植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在全省其他城市中是很难做到的。同时,金融部门也全力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仅今年前10月末大庆涉农贷款余额就达216.3亿元。

据市水务局局长杨树义介绍,目前大庆“旱涝保收田”面积已到达600万亩,这其中除148万亩的高标准水田外,其余都是近年通过新打7万口大小机电井和完善水利设施新增的。就是说,大庆已有55%的大田生产不用再看“老天脸色”。今年杜尔伯特内涝严重,30万亩农田成灾、近10万亩绝产,但全县粮食总产历史性达到25亿斤。当地农民都说,旱能灌、涝能排,多亏了这些年政府在农田水利上的投入。

在下力气解决农田水利的过程中,2008年以来,大庆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改造中地产田,引进引导农民种植高产作物,促进优势主导种植业的全面升级。在今年大庆1154万亩播种面积中,有787万亩为高产玉米、148万亩为优质水稻。肇源县发挥沿江优势,下大力气将废弃地等新开发成水田,仅一年时间便使水田面积从61.3万亩达到87万亩。更重要的是,“小池变大池,小垄变大垄”、“玉米大垄双行通透”、“水稻智能化催芽,工厂化育秧”等先进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则为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证。据测算,仅玉米大垄双行一项技术的应用即可亩增产250斤。让胡路区红骥牧场农民马长友今年种植70亩玉米、亩产1500斤,比去年增产三成。老马说,他今年从春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用的全是新技术。

与此同时,近年来大庆还不断加快培育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大庆仅种植业合作社就达666个,经营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32个。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了大庆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作者:贾超时 崔义鑫)

    (文章来源:大庆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