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1500万支持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

近日,省发改委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文立项资助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1500万元(2016年到位300万元),支持学校做大做强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协力驱动陕西现代农业发展。

联盟由我校(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和杨凌示范区牵头发起,联合全省10个地市农科所(院)和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于2014年10月成立,旨在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凝聚全省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协同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训和政策研究,着力提升陕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提高陕西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服务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和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联盟秘书处设在陕西省农林科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办,负责联盟日常工作。

联盟成立以来,在创新机制、加强协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初显。一是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为联盟科技活动做好顶层设计。邀请粮油作物、畜牧、林果、蔬菜、生态环境、战略咨询等领域熟悉国家相关农业政策,了解陕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相关农业产业发展有宏观视野的专家以及省上相关厅局、杨凌示范区科技工作负责人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联盟科技活动提供指导和决策咨询,实施监督。二是以项目为纽带加强协同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学校与杨凌示范区共同筹资设立联盟基金,以科技项目形式支持地市农科所围绕区域共性问题和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学校专家共同组成团队开展协同创新与示范推广。两年来,联盟立项支持了28个科技项目,涉及小麦、玉米、油菜、小杂粮、猕猴桃、蔬菜等10余个产业,解决了一些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例如,联盟支持支持汉中农科所开展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高产示范典型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支持延安市农科所制定《“延安小米”地方标准》和《延安谷子生产技术规程》,为提升延安小米品牌、促进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立项资助的《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成效评价及政策完善研究》形成的相关政策建议在实际工作中被省上有关部门吸纳。三是以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地市科技队伍科研能力。联盟充分发挥大学科教资源优势,根据联盟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分期分批对地市农科所科技骨干进行培训,有效提升地市农科所科技人员科研水平,为当地培养一支留得住、能干事的科技队伍。分别为汉中市农科所、宝鸡市、延安农科所举办了3期科技骨干培训,内容涉及田间试验设计、科技论文写作、项目申报、实验技能提高等,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四是以《联盟简讯》和学术交流会为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联盟成立后创办《联盟简讯》,以成员单位科研进展、工作动态为主要内容,为联盟成员互通信息、加强了解搭建了平台,也便于地方政府及时了解联盟成员科技动态和进展。同时,联盟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学术交流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介绍最新研究动态和进展,开拓科技人员视野,也使联盟成员单位了解各自研究进展和特色,为互相合作奠定基础。2016年联盟第一届学术交流会在榆林成功召开,反响良好。

联盟作为一种全省科技资源统筹协同的探索,实现了科技创新源头与地市农科所长期处于生产一线的优势互补,实现了大学专家与基层农技力量、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强了大学与地市科技资源的统筹协同,激发了地市农科所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地市农科所开展科技创新有了依靠,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对新常态下发挥科技作用、支撑引领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联盟的工作,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媒体的关注,《陕西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科学报》分别报道。胡和平省长对联盟工作做了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总结联盟经验,促使其在创新驱动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晴 终审:薛建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