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被定为南繁创立60周年?…

分类: 玉米种子

为什么今年被定为南繁创立60周年?你知道吗?

(农业部发文: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海南省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协助收集南繁历史资料的函。总结南繁成绩,传承发扬南繁精神,决定对南繁6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编辑出版《中国南繁60年(1956~2016)》纪念文集。201年1月4日,)

为什么2016年被定为南繁创立60周年?这要从玉米育种谈起,要从玉米育种家吴绍骙谈起,是他领衔创立的“玉米异地培育理论”,为南繁事业的奠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作物异地培育,就是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育种材料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冬春季节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南方、北方交替种植,一年繁殖2~3代,缩短育种年限,加快繁育进程。

“异地培育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河南农学院吴绍骙教授领衔创立的。吴绍骙在位于中原的郑州主持玉米育种工作,他的学生程剑萍在地处西南亚热带地区的广西柳州进行玉米杂交育种试验,他们俩彼此交换育种材料,互予培植。吴绍骙把当年秋季收获的材料送到广西柳州农业试验站,程剑萍当年秋季或冬季种植,这样两年就可以繁殖4~5代。



当时,农作物异地培育的做法在国内仅是尝试,在国外也很罕见;特别是苏联学术“权威”李森科提出“环境改变植物遗传性”的理论正在走红。要探索农作物异地培育的理论,需要解决3个实际问题:①北方的玉米材料引种到南方后能否正常生长和培育自交系;②在南方选育的玉米自交系移植北方后能否正常生长发育;③玉米自交系的植株形态和遗传性,如配合力,是否因为在南方种植,转植北方种植后由于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改变。

还要指出,引种农作物必须重视气候条件及品种特性。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南北地区盲目引种曾发生严重事故:一件是广东从河南引进小麦种子,因气候温暖不能满足小麦春化阶段所需低温,植株未能抽穗,造成严重减产绝收事件。二件是南方地区籼稻改粳稻,从北方引种生长120天的青森5号稻种,生长期缩短到只有90多天,引种水稻严重减产,这就是全国闻名的“青森5号事件”。因此,南方和北方远距离相互引种,必须认真观察农作物生育特性和地区适应性。

在吴绍骙(河南农学院)、程剑萍(广西柳州农业试验站)和陈汉芝(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持下,1956~1959年开展了“异地培育玉米自交系研究”课题。(略)

吴绍骙等1956~1959年研究奠定了“异地培育理论”的基础。1960年1月,吴绍骙等人联名发表《异地培育对玉米自交系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利用可能性的研究》报告。1961年12月“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上,吴绍骙在“对当前玉米杂交育种工作的三点建议”发言中,正式提出“进行异地培育以丰富玉米自交系资源”可行性建议。

吴绍骙主持的玉米异地培育理论和实践受到农业界和科技界的肯定。有关部门就把吴绍骙主持1956~1959年研究奠定了“异地培育理论”基础的起始年作为南繁事业的开端。1972年10月,国务院发布第72号文件,确定农作物种子南繁限于科学研究和新品种的加代繁殖上。从70年代起,农作物南繁事业在全国兴起。

农作物异地培育理论的创立和实践,推进了我国农作物南繁事业的发展。全国过去60年推广的7 000多个农作物品种,80%都是经过南繁加代选育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抗虫棉等优良品种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业界人士概括南繁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所起的四大作用:新品种选育的“加速器”,保障农业生产用种的“调节库”,种子质量天然的“鉴定室”,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1989年3月,吴绍骙教授主持完成的《异地培育研究及其在育种和种子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通过专家组鉴定,著名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李竞雄满怀激情地写下了鉴定意见:“中国独创,世界无双!”此项成果荣获199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科技成果奖。河南省有关部门为吴绍骙教授铸造铜像,立碑志铭。

(图,吴绍骙教授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