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擦出火花”

提起10年前的非典,你可能依然感到后怕,当时的人们对哪里是疫情高发区不知所措。

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黄安鹏看来,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准确定位此类传染病的高发区:“手机越来越普及,如果将手机外壳做成温度传感器,一拿手机就知道使用者体温,从而有助于锁定高发区。”

而这,仅仅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结合的诸多可能性之一,包括黄安鹏在内的多位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业内人士表示,信息技术正在医药研发、疾病诊疗、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3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

目前,信息技术正在逐渐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据中国健康界网站报道,在上海市闵行区,医疗系统是完全信息化的,从挂号、开药到处方各种检测等所有流程,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系统之间是全部整合的,病人和医生可以在任何一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使用电子健康档案,每个病人都有一张统一的健康卡。

信息技术的介入,也带动了一块大市场。

普华永道预测,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23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和欧洲将分别占全球30%的市场份额。

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使得很多信息技术公司纷纷介入医疗保健行业,如微软、IBM和中国移动等全球500强企业都已采取了行动。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问题上,IBM软件部经理刘洪就曾表示,从信息技术服务商、智慧医疗、IBM的战略角度来看,我们希望使用信息技术来推动行业业务创新管理的能力。

《启航2012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按需付费的云计算的出现,导致信息产业正由硬件向软件、软件向服务、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这种转变将会对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市场以及各要素主体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公司的介入,无疑将会对现有生物医药产业造成改变。

需要改变的两个模式

据了解,信息技术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医药研发和医疗与健康服务两个方面。

世界最大CRO(新药研发服务商)昆泰医药大中华区总经理甄岭表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收集患者各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减少临床测试中的失败率。

据曾在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担任新药审评员10年之久的龚兆龙介绍,在生物医药研发特别是在临床前实验阶段,从新药的选题、设计、筛选,到临床前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已经比较成熟。

此外,在临床实验阶段,科学家也在试图借力信息技术。

上述报告指出,随着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的出现,很多发达国家正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虚拟人”,以将药品临床试验的某些阶段虚拟化,同时针对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将有助于招募特定基因型的患者开展临床试验,研发基因导向型的个体化药物,这会大大加快药品研发效率,降低研发费用。

在医疗与健康服务方面,黄安鹏表示,信息技术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配失衡问题,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实现。借助无线医疗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新技术,将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远程监护、健康管理、病人回访)、医生与医管之间(区域协同、远程会诊、公共卫生),以及医疗与药品之间(服药指导、处方监管、药品流通)的三大交互平台建设。

“把‘高水平健康服务’架构在移动互联网之上,依赖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来实现医疗资源在线共享以及全天候在线模式的健康服务,可以促进健康服务的均等化与公平性。”他说。

黄安鹏介绍,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95%以上的县级医院基本建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25%以上的医院研发了临床信息系统,少数地区已经开始区域信息化医疗系统的探索和建设。

依然存在的现实难题

然而,无论在药品研发还是医疗服务领域,信息技术若想更有作为依然面临现实问题。

生物信息学专家们正致力于构建人体分子细胞组分完整的数学模型—“虚拟人(VisualHuman)”,虚拟人可以被用于模拟与特定靶点相互作用的生理学效应,找出与病程相关的靶点,以及判断需要采用哪种干涉方式。

但同时,上述报告也指出,构建这样一个模型需要全球范围内共同努力,远远超出之前任何类似的项目,如人类基因组计划。

龚兆龙表示,人体是相当复杂的,虚拟技术并不能代替人体实验,而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在前期信息采集和筛选方面减轻研发负担,但在实验后期,特别是临床实验阶段,“虚拟人”还仅仅是科学家努力的目标。

而在医疗服务信息化方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指出,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据刘帆介绍,一方面,医疗信息服务行业还是未成熟的行业,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和标准规范差别很大,还未发展到行业整合与统一标准的阶段;另一方面,到底遵从什么标准和规范也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业内尚未达成共识。

此外,药品研发和医疗服务还面临着共同的人才短缺难题。

“技术不是最大障碍,最难的还是人的问题。”黄安鹏说,“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生物医药的人才还很少。单就信息技术本身而言,应用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就涉及很多方面,不是某一类信息技术人员就能胜任的,而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的结合则更加复杂,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之高就可想而知了。”

黄安鹏呼吁,高等院校的院系和专业设置应该适应产业的发展变化,开设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相结合的专业和院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