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菌核病的识别和无公害防治技术
黄瓜作为一种常见且受喜爱的蔬菜,栽培面积较大。但黄瓜上易发生菌核病,降低黄瓜的食用品质,同时若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利于人体健康。下文详细阐述了黄瓜菌核病的识别和无公害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
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夹杂在种子中越夏与越冬,在条件适宜时萌发子囊盘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花瓣、柱头、幼瓜或叶片,带菌的花瓣落在叶或茎上,易引起发病,并循环侵染,在15-20℃时,相对湿度高于85%的条件下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田间传播迅速,易造成病害流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2症状表现
黄瓜菌核病可侵染果实、叶片、叶柄和茎蔓,使果实受害较重。果实染病,多从残花部位开始发病,初呈水浸状褐色腐败,并很快长出白色菌丝,后菌丝纠结成黑色菌核。叶片和叶柄染病,初呈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高湿时迅速腐败并长出大量的白色菌丝。茎蔓染病,一般先从近地面处或侧枝分杈处开始,初呈褪绿色水浸状病斑,扩大后呈淡绿色,高湿条件下,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毛状菌丝,病茎表皮腐烂中空,干燥时茎表皮纵裂,病部以上叶片萎蔫后枯死。
3防治方法
3.1综合防治
以生态防治为主,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秸秆和杂草;与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蔬菜轮作;选用抗病品种,50-55℃温水浸种10 min;土壤消毒,结合整地每667 m2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Kg加细土20 Kg拌匀;采取配方施肥技术;实行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加强管理,采取大温差管理技术,白天尽量控制在30-32℃,夜间10-13℃,当夜间气温高于14℃时,加大通风量,尽量降低棚内湿度。
3.2药剂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如遇阴雨天气,可用喷粉器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 m2每次1 Kg;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667 m2每次100-150 g加滑石粉0.5-1.0 Kg。
责任赵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