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土壤-水稻系统中硒汞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汞是一种高毒性、持久性的重金属污染物,被各国政府列为首要控制污染物之一。汞污染地区稻米中甲基汞富集及潜在人体健康危害受到高度关注。硒是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以往大量研究表明在鱼类、动物及人体内硒可降低汞的毒害作用。近期,土壤-水稻系统中硒汞相互作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针对其内在机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揭示土壤-水稻系统中硒汞相互作用内在机理,对开展硒对汞污染修复技术与评估硒对汞生物可利性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指导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最近,环境学院钟寰老师及合作博士后王永杰等系统研究了土壤-水稻系统中硒汞作用内在机理。首先,模拟稻田土壤环境实验发现:(1)土壤中无论添加硒酸盐(Na2SeO4),还是亚硒酸盐(Na2SeO3),均可抑制土壤中汞的净甲基化,而且随硒添加量的增加,其相应处理组甲基汞不断降低,表明了土壤中硒对汞净甲基化的抑制作用,仅与硒使用量有关,而与硒种类无关;(2)即使在抑制土壤中参与汞甲基化的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细菌作用的情况下,硒同样能够抑制汞的净甲基化,而且硫酸盐的添加未能明显影响硒对汞净甲基化的抑制。其次,水稻盆栽试验向水稻土施用硒酸盐或者亚硒酸盐,结果表明:(1)土壤施硒,土壤和水稻籽粒中甲基汞浓度均降低;随施用浓度增加显著降低籽粒中甲基汞含量,且籽粒中甲基汞含量的降低与水稻土甲基汞含量的降低呈现1:1的线性关系,证实了土壤中“硒-汞作用”过程是稻田环境中水稻甲基汞降低的关键环节。(2)叶面施硒增加了籽粒硒浓度,但没有降低水稻中甲基汞累积(图1A),而且甲基汞和硒在水稻体内累积、分配与土壤施硒截然不同。再者,模拟实验进一步发现,即使土壤添加高度硒和汞(Se 150 mg/kg, Hg 100 mg/kg),硒仍能降低汞净甲基化,通过利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进一步分析发现,施硒土壤中汞的形态主要为硒化汞(HgSe)(图1B)。透射电镜加能谱(TEM-EDX)分析结果发现施硒土壤中在厌氧环境下形成了HgSe纳米颗粒(图1C)。

图1 A. 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稻米中甲基汞累积;B.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图谱;C. 透射电镜加能谱(TEM-EDX)图谱; D. 土壤-水稻系统中“硒-汞作用”过程示意

上述若干实验结果为阐明土壤中“硒-汞作用”过程是控制土壤-水稻体系中硒汞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提了有力证据(图1D)。相关成果发表在2016年Scientific Reports (2016,6, 19477,1-11,DOI:10.1038/srep19477)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6, 213:232-239,DOI: 10.1016/j.envpol.2016.02.021)。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同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及上海光源给予了大力协助。

(环境学院 科学技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