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鱼儿肥美果蔬飘香

“柯渡一条槽,雁过要落毛。”说的是位于云南昆明以北80多公里外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坝子,这个小坝子就是今天的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1935年4月28日,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4月29日发布《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进驻柯渡镇丹桂村,并对强渡金沙江作具体部署。

应了“可渡”的谐音,红军两过寻甸,并由此渡过金沙江,实现战略转移,开始由南往北挺进。现在,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就坐落在一大片普通民居之中,大门上一颗红色五角星格外亮眼。在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广式楼房的石库门上,写着一副对联:“居丹桂运筹帷幄,渡金沙用兵如神”。

运筹帷幄,用兵如神,这8个字深深扎根在寻甸人心中。如今,激活了红色基因的寻甸人正利用自身优势,打响脱贫攻坚战。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对此充满信心。他介绍说,寻甸2016年要减少贫困人口38800人,完成75%以上的脱贫任务,实现七星、鸡街、先锋、柯渡4个贫困乡镇的脱贫摘帽,提前实现自然村100%通公路、50%以上通硬化路的目标;2017年查缺补漏,实现剩下的建档立卡的2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

“每天眼前就好像摆着一张脱贫时间表,时间紧任务急,一定要抓好自身发展定位。”寻甸县委副书记、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杨蜀军告诉记者,只有通过优势产业扶贫才能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推进产业引领。

寻甸是农业大县,是首批“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之一。近年来,寻甸通过整合资金,在贫困乡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建成规模化山地养鸡场12个、生猪养殖场16个、肉羊养殖场1个。建立农业种植特色产业园区,主要种植有水稻、马铃薯、玉米、豆类、杂粮等品种,2015年实现粮食生产十三连增。加大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力度,全县建成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主要种植户746家。

“原来家里就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一年干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在柯渡镇新村花卉种植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美兰正在和其他村民一起包装“非洲菊”,这些包装好的鲜花将通过昆明斗南花卉市场远销到越南、缅甸等国家。“家里有两个孩子在昆明读大学,我们把地租出去了,我有空就来这里打工,一天能挣50元。现在收入比过去好很多了。”张美兰告诉记者。

为了因地制宜做好产业扶贫,寻甸结合各村优势与特点,挖掘产业扶贫亮点,探索成立专业合作社,逐步扩大特色产业种植和养殖范围。“今年第一次试养稻田鱼,政府给我们提供鱼苗,还教我们如何养,看今年的行情,一亩纯收入能有1500元左右吧。” 望着田里蹦跳的鲤鱼,功山镇稻田养殖户蔡正林心里充满了期待。

昆明市“十三五”规划在产业布局上将寻甸县划入“特色高效渔业养殖区”。寻甸紧抓这一机遇,找准脱贫攻坚结合点,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一大批像蔡正林这样的养殖户尝到了甜头。

“对于农户来说,稻花可喂食鱼儿,鱼儿粪便又可作为肥料。”寻甸县农业局水产站的张朝坤说,“鱼苗经过一年的成长,不仅可以为农户们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还能带来稻谷的丰产,互惠互利的模式将为农户带来‘双丰收’。”

为了改变传统农业中农户单兵作战、抗风险差的局面,寻甸还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20个,其中种植业251个,林业4个,畜牧业153个,渔业4个,服务业2个,其他6个,引导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开展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打造“泉水稻花鱼”等农业品牌。

目前,寻甸已基本形成以粮食、畜牧、马铃薯、蔬菜、淡水渔业等为主的高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截至2015年,寻甸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近7000元。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蔬菜种植,培育花卉基地,建立专业养殖场,不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纷纷落户寻甸。昔日只见苞谷荞麦的横河梁子,而今成了山区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坡。高原特色农业,正在寻甸风生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