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产”绿旱水稻将向国家推广
合肥引智成果之一的绿旱水稻将向“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全国八成的红皮南瓜种子也都来源于合肥引智结晶。合肥的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无人机研制等重点项目也凝聚了外国专家的智慧。
近日,记者从合肥市外专局获悉,“十三五”期间,合肥拟在欧洲等地设多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同时还将积极筹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合肥分市场。
外国专家献智水稻育种防旱防涝还高产
昨日上午,记者在肥东县梁园镇蒋岗村殷东组的田间看到,千亩的新品种绿旱水稻结满了稻穗,“还有一周到半个月左右就能收割了。”种植大户杨诚面带笑容道,今年夏秋季节又是涝又是旱,但他种植的绿旱水稻受天气影响很小,他预计今年的产量比原来要高上10%-15%。
来自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专家王士梅介绍,前期共引进美国、日本、菲律宾、韩国、印度、以色列等6国10余位专家,来华技术指导和赴部分国家进行交流。通过与专家技术交流引进新材料200多份种质资源,育成耐旱优质新品种,“比如说我们的绿旱1号比普通水稻节水50%以上,亩产量还能高10%以上。”
目前,安徽的阜阳、蚌埠、肥东、定远、庐江建立了3000亩的原种生产基地,预计接下来全省将以每年百万亩的速度递增,同时,还要向“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如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前期已进入了刚果(布),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当地有一半的稻田都将种植这一品种。
公园、景点都有望设置双语标识
绿旱水稻只是合肥引智成果的一个缩影。为了让外国专家能在合肥更好地创新创业,为合肥的经济发展献智献策,合肥也努力为外国专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上海、宁波、杭州、南京等发达城市,在一些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双语标识,合肥市外专局表示,将借鉴这些发达城市的经验,加强标识系统建设,在医院、公园、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建立准确、规范、统一的城市公共双语标识,为国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增强其亲近感和归属感。
将在欧洲、北美等地建4-5个海外人才工作站
合肥市人社局外国专家局局长梁大群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引智工作站的对接,“‘十三五’期间,我们拟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建立4-5个海外人才工作站,给予每个工作站1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实际运行后将按每成功引进1名海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同时,考虑到合肥引进外国专家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每年的三大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其他的渠道就很少,这与目前合肥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因此,他们正在积极筹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合肥分市场,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企业所需的人才信息广泛地传递出去。同时,平台还能为国际人才入境、在国内就学、居住等提供一条龙的便利服务。
责任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