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2016年度工作调度交流会

9月20日,由我院作物所承担、赵振东院士领衔的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2016年度工作调度交流会在我院召开。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守宝,我院副院长刘兆辉、科研处处长张正、作物所所长刘开昌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张正主持。来自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泰安市农科院、烟台市农科院、菏泽市农科院、济宁市农科院以及我院农产品所、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的各子课题负责人及核心成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刘兆辉在致辞中对我院小麦学科及项目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该项目的执行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项目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从2016年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经费执行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于2015年由山东省科技厅立项,赵振东院士牵头,联合全省小麦研究优势单位,创新协同攻关机制,共同聚焦、攻克难题。经过两年实施,目前已有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及山东省审定,其中济麦229、济麦262、儒麦1号、山农29号、菏麦19、烟农173通过山东省审定,山农29、烟农999、青麦6号通过国家审定;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申请(获得)专利21项,申请(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7篇,出版专著1部。2016年6月“烟农1212”在山东莱州实打亩产828.5公斤,创我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实现了超高产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

赵振东院士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亟需解决的问题。他说,今年在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亩产820公斤的标志性指标已经完成,但距离育成3~5个生态类型有差异且产量水平在800~820公斤的小麦新品种这个目标差之还远。他提出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一是重点加强品质改良。要从强筋小麦入手,同时兼顾抗病性、抗逆性。目前我省种植的优质强筋品种仍然是济南17和师栾02-1,这两个品种2015年秋播面积分别是135万亩和34万亩,我们自己育成的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强筋品种还很欠缺。二是要重视种质资源创新。种质资源创新引领育种前进的基础。山东省1950年以来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遗传相似系数达到0.7以上,而目前生产上面积最大的几个品种与济麦22的遗传相似系数超过0.8。优良资源短缺、亲本遗传基础狭窄,实现育种突破迫切需要优良种质。三是要改善田间试验条件。目前我省各育种单位试验条件普遍落后于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已经严重影响了育种的进程,希望省政府在后续项目中能给予专项支持。

王守宝在讲话中对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表示肯定,他认为,项目通过近两年的实施,已经初步达到预定目标,希望各参加单位认真总结经验,凝练模式,特别是这种集全省优势力量、围绕一个目标攻坚的项目组织模式,值得在全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实施中推广。他强调,科技厅对项目的实施十分重视,厅领导多次召开项目调度会,时时关注项目进展情况,结合“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将在小麦种业科技创新技术体系方面加大投入,希望以赵振东院士为首的小麦创新团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种业科技强省和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张正对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及下一年度工作重点提出了具体意见,希望课题各项研究工作能够围绕主要目标,各研究团队继续发扬协同创新精神,做好有效衔接,确保课题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为山东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