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钧镒:发展大豆产业需要创新思维

9月18日,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在大豆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国内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大豆生产蓬勃发展,以及国内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的严峻挑战,要推动未来大豆产业的发展,发展新品种和提高产量是关键。此外,还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拉动产业体系发展。

盖钧镒表示,我国目前对大豆年需求量巨大,约9000万吨,但80%的大豆供应需要依赖国际市场,自己供给率不到20%。“进口量巨大,是因为美国、巴西等国家对大豆产业的有力推动,导致国际大豆到岸价不到3000元/吨,而我国生产成本高达3800~3900元/吨,这对国内未来大豆产业是严重的挑战。如果农民得不到利益,仅有种植结构调整的概念是不够的。”盖钧镒说。

此外,盖钧镒指出,由于目前国家对进口转基因产品管理政策存在空挡,导致目前大量原本只能用于油脂加工的转基因大豆非法流向了食品市场。盖钧镒表示,在国产食用大豆成本已经偏高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形成严重的阻力。“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农民的大豆卖不上好价钱。尽管国家进行供给侧结构调整,但是最后可能会失效。”他建议,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来对待转基因产品的购销。

盖钧镒认为,未来大豆产业发展,首先要通过科技研发来提高大豆产量,提高大豆生产的消费,降低生产成本,要保证农民得到利益;其次需要国家调整国际贸易政策,并对国内大豆产业提供更多支持。

盖钧镒指出,未来大豆要发展,最终还是要靠生产技术的改进。目前我国大豆全国平均产量不到250斤,大体上相当于美洲的2/3,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种和种植条件。

他表示,在没有突破性的品种出现以前,我国农业科研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品种的潜力。在技术上面,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都应引进到农业体系里来,还包括农民生产组织形式改进、加快实现全面机械化等。

在食品加工方面,他表示大豆食品作为大豆的主要产品,加工技术还有很大科研潜力。他建议,如果在豆奶或者豆浆的加工上面有所突破,用豆奶的发展来替代奶业的发展,这就减少了一个环节,不需要饲养的手段,不需要大豆转化成为肉或者牛奶,而直接从大豆加工变成奶制品。

“如果我们今后的研究,特别是主产区黑龙江省能够集中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的话,那么我国大豆产业就会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盖钧镒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