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要靠“管”
发表日期:2016-09-24 10:37AM 阅览次数:
近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吉林长春召开绿色食品监管信息发布会,会上通报了绿色食品产品标识检查情况:今年1—8月共检查了全国46个城市或地区的146个各类市(商)场,取消了64个绿色产品标志使用权,整改不规范用标125例,发现假冒产品32个,受理各类举报、投诉等案件107件,协查案件9件。
“绿色食品是‘产出来’也是‘管出来’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平表示。要维护好绿色食品的形象,维护好绿色食品的公信力,主要还是靠“管”。
建立信任很重要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随着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基层政府和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企业申请数与产品数不断增长。截至2016年8月31日,我国共有绿色食品企业10306家,产品24671个。
“用来检测的样品可以保证是好的,但是销售的每一个产品是否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来生产就很难保证,整个过程,包括产前产后,都很难实现全面监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孔祥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所以,市面上销售的绿色食品(包括有机食品),依然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即便是有农业机构的认证标签,大家也并不十分相信。”孔祥智说。
一些真正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的产品也因此受到影响。“良莠不齐的市场现状,把绿色食品的信誉破坏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红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专家表示,现在已经到了不整顿不行的阶段,建立绿色食品的信誉,就需要彻底整顿,使绿色食品真正称得上“绿色”。
减少流通环节
“十二五”期间,我国强化绿色食品淘汰退出机制,除了此次取消了64个绿色产品标志使用权外,截至2015年底,5 年来共发现查处假冒绿色食品案件211例,协助行政执法部门处理违规案件317件,共撤销392个产品标志使用权。
专家表示,控制绿色食品规范生产除了依靠举报之外,还应该加大查处力度。
“对绿色食品生产过程长期观察和监测是不可能的,但是用随时抽检的方式是可行的。经常进行不定期抽检,检测结果一旦不合格立即撤销,这对生产企业来说是很大的震慑。”孔祥智说。
用这种方法,让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不再成为长期的“护身符”。
孔祥智介绍,国外也是采取这个办法,随时抽检,发现违规情况立即采取惩处措施,加大罚款力度等,这样生产者才会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生产。
除了各类市(商)场等销售渠道,现在随着快乐农场、农业电商等的兴起,使得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农场的现场采摘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这些农产品如何保障绿色安全,也是一个问题。”李红军说。
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绿色食品供给,“应该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管和检测生产源的同时,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从生产者直接到消费者。”李红军建议,因为流通环节一旦多了则很难保障绿色食品是否真的安全,比如水果的存放有可能使用防腐剂等,还有可能出现造假行为。
刘平告诉记者,多年来,农业部组织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操作规程、投入品使用准则、产品检测标准和标志标签使用规范等近130个系列标准。2012年又颁布了新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绿色食品质量监管全程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行政职能。
随着《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修订,绿色食品事业进一步纳入依法推动发展和严格加强监管的轨道,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还会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