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色杂粮主打绿色优质 初步形成加工企业集群

9月13日,贵州省特色杂粮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现场观摩团来到贵州省安龙县洒雨镇的薏仁基地,这里的薏仁丰产,有的田里薏仁亩产量预计达到约400公斤。据介绍,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今年安龙县薏仁种植规范化程度和田间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薏仁的品质安全更有保障,亩产量较去年同比增长5%以上,薏仁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效益都有明显提高。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杂粮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过去,我国主抓大宗粮食生产,存在片面追求粮食高产的现象,2016年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优质特色杂粮等特色产业。优质特色杂粮成为种植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战略的重要替代作物,是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口粮品种。贵州杂粮具有明显品种、品质优势,现正紧抓结构改革的契机,大力实施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努力提升特色杂粮的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

贵州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其中,薏仁、苦荞、酒用高粱、芸豆、芭蕉芋等是贵州优势特色杂粮作物。目前贵州杂粮初具规模,2015年贵州主要特色杂粮种植面积达463万亩,总产量达79.06万吨,2016年全省薏苡种植面积预计可达71万亩。目前全省薏苡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现已成为全国及周边国家最大的薏仁种植、加工集聚区和产品集散地。贵州薏仁的蛋白质、氨基酸、铁、锌等含量均高于全国各地栽培品种,丙酮提取物得率9.71%,为全国最高,脂肪酸成分有10种,具有很大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贵州是世界荞麦起源中心之一,其蛋白质含量最高为9.89%,脂肪含量为2.60%,含有19种氨基酸,尤其富含生物类黄酮(芦丁)、槲皮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作用。此外,芸豆、红稗、糯小米等杂粮也别具地方风味,贵州发展特色杂粮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突出特点。

目前,贵州有适宜特色杂粮食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的自然条件,初步实现了加工企业的集群。贵州薏仁加工量占全国加工量的七成,现有薏仁加工企业400余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9家,主要集聚在黔西南州、安顺市;苦荞加工企业约30-40家,主要集中在六盘水、毕节、威宁;芭蕉芋加工企业有1000余家,主要集中在黔西南地区。

杂粮的种植基地是杂粮食品加工产业链上的“第一车间”,推广杂粮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就是保证“第一车间”的原料品质安全和产量充足,对促进杂粮产业化的发展可谓意义深远。贵州省农委总农艺师黄俊明在贵州省特色杂粮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上说,做好贵州杂粮,应以“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为主攻方向,壮大特色杂粮产业规模,“抓市场、抓销售、抓品牌”,全面提升优势特色杂粮产业,首先要通过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推进产销衔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核心是“绿色”,需要以科技为支撑,一方面选择符合无公害或绿色、有机认证标准的区域,全面实行无公害栽培,推进绿色、有机栽培,在品种、施肥上统一,对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标准化种植;另一方面,通过科研加快贵州特色杂粮的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选育,不断完善特色杂粮绿色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开展综合加工技术攻关,提高特色杂粮加工利用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贵州特色杂粮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以绿色发展为主基调。以贵州省安龙县薏仁为例,该县今年主要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黔薏2号,兴仁小粒白壳等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种植和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物理方法除草,选择适期收获。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该县薏仁与黄豆套种,专家现场指导测产,毛豆亩产698.63公斤。自测产验收,亩产586.4公斤,薏仁预计亩产400公斤左右。取得黄豆薏仁双丰收效果。

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为杂粮食品原料的品质安全和产量供给提供了保障,为贵州杂粮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给杂粮产业的投资者带来信心。今年8月26日,就在推行绿色增产增效技术获得可喜成绩的贵州省安龙县,我国知名企业——天士力控股集团以及贵州张氏集团,与贵州汇珠薏仁集团成功签约,天士力控股集团和贵州张氏集团投资7000万元,与贵州汇珠薏仁集团携手合力打造薏仁产业“航母”。本报记者 杜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