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搞创新 育种要把实现产业化作为目标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要想转型升级,真正走向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一般来说,咱们农民种地,靠经验的时候多,真正需要技术支持的时候,就会有点不知道怎么下手。其实,只要肯下功夫钻研,每个人都能成为专家。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农民坚定的创新意识,就是技术突破的主力军,创新应用知识让科学技术变金山银山。
张子雨:陕西杨凌,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里,就有好多农民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从普通农民到农业专家的飞跃。
比方说,当地就有一位农民朋友叫做马新世,从小就种植西甜瓜。不过,当地的西甜瓜在很长一段时间,品质和产量都不让人满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市场上的西甜瓜优质品种则多来自东南沿海,一小罐种子就要上百块钱,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个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出于对自己事业的热爱,马新世下定决心,一定要培育出自己的西甜瓜品种。为了这个梦想,他一干就是30年。
但是农民搞育种,没钱没地没技术。咋办呢?缺资金,马新世借遍了亲戚朋友;没技术,马新世便一趟趟地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向专家教授请教,并将自己家的承包地作为实验基地。经过30多年的努力,马新世先后培育出30多个新品种,经济效益超过百亿元。
而为了推广这个品种,马新世更是下了血本。他甚至给农民保证:如果一亩地纯收入达不到一万元,收入少一分自己全部给补足。结果,种植的新品种让农户每亩收益达到了两万元以上。
近些年来,马新世还将目光转向西甜瓜的标准化生产上来,并组建成立了西甜瓜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户的收益。
谁说咱们农民没技术含量?马新世的例子证明,各位农民朋友,才是技术突破的一大主力军。
农业生产方式千百年来都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咱们就没有用武之地。马新世正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科研资源,最终闯出了自己的事业。实际上,各个地方都有高校和科研机构,这就意味着咱们的身边都有科学技术的金山银山,而要把这些宝藏变成真金白银的收入,核心就是咱们自己要有坚定的创新意识。
同时,搞创新,搞育种,必须要把实现产业化作为目标。假如没有后来的技术推广,马新世多年来的辛苦育种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有了技术,就联合大伙共同种植,共享成果,这就能带来规模效应,在市场上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要想让各地都涌现出这样的优秀成果,除了咱们个人的努力探索之外,机制的创新也是必要条件,打通农民和科研机构的沟通渠道,让农民朋友和农业专家随时都能进行交流,根据咱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创新,这也是农民朋友们走上专业创新之路的并不可少的前提。
正所谓:
埋头苦干搞育种,农民也能当专家。勤学好问想办法,努力实现产业化。 (央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