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合作发展大农业经济联合体
发表日期:2016-09-14 10:34AM 阅览次数:
为什么改革开发以来中央连发18个一号文件推进“重中之重”的“三农”现代化,却至今仍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短板?
为什么国家长期实施惠农扶农强农政策,却至今全国占半数人口的农民年创产值仅为全国gdp的10%?
为什么把土地流转给少数大户搞规模经营难以解决“三农”发展问题,反使多数失地(权)农民陷于困境?
为什么我国农业绿色科创水平已达世界一流,科技成果却难以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而化学污染、资源浪费、成本居高依然严重?
笔者认为,综合上述问题,似可焦聚于一点,即在我国“三农”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上,我们过多地仿效西方模式,未能密切依据国情特点,与时俱进地采取改革创新、标本兼治、系统集成的理念与方法,开辟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我国“三农”现代化的宜选模式
人口因素。我国城镇人口已超7亿,农村人口也近7亿,均超过各发达国家总人口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三农”发展战略上如照搬西方模式将95%以上的农民人口转入城市,既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又给城市带来诸多弊病。可选模式是:农民在农村就地发展现代化新型大农业产业,达到增产致富和农村特色小城镇化。
资源因素。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农民人均耕地不到3亩,同发达国家比,相差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难以仿效西方模式普遍发展农户规模经营以达到致富。如勉强把土地流转集中到极少数大户手中搞规模经营,既使大多数失地(权)农民生计困难,也使大户难以长期承受支付地租的压力,更无法解决“三农”现代化问题。宜选模式是:农户组织起来发展规模经营的大农业,通过改革创新农业技术、体制、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大幅提高农业产值与效益收入,共同致富。
农业结构因素。目前我国农(牧)业仍基本处在传统的第一产业阶段,产品还主要是初级商品和工业原料,这就注定其产值与收益有限。宜选模式是:创建农产、农工、农商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农业产业。通过三产融合1:2:2的几倍增值效应,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产值效益与农民收入,达到“三农”现代化。
体制人才因素。现时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基本处于个体、分散、小块土地经营的状态,加上农户建设资金和科技人才短缺,难以适应规模经营、科技推广及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求。宜选模式是:在农业改革“第一个飞跃”基础上启动“第二个飞跃”,即发展规模经营的新型集体经济体系,为“三农”现代化大发展开辟道路。
将上述因素与宜选模式综合起来,则中国特色“三农”现代化的模式当是:农户合作创建规模经营的农、工、贸三产融合发展的大农业经济联合体,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绿色科技与系统管理工程,使这一大农业产业体系达到科技集成、能量循环、资源集约、生态优化、高效优质,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产值和收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致富和乡村特色小城镇化。
创建“农、工、贸”三产融合的重大意义
新兴产业实现了合作共赢三产融合的规模经营,为农业领域全面推广现代绿色创新科技成果和实现信息化管理,化解当前运行中存在的土壤流失、面源污染、资源浪费、收效低速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为我国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新兴产业实现了三产融合几倍地提高农业产值与效益,从而保障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升级,达到或超过城市人均收入的水平。这就大大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促进国家和谐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新兴产业发展将拉动农村建设(包括:基建、交通、工商、金融、信息、科技、教育、文体、卫生、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大繁荣,并吸引大量城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参加创业,从而使农村自然地发展为保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小城镇。这就促使我国能顺利实现大中小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新兴产业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几倍地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效应,将大大增强我国市场经济活力,极大地提高社会内需购买力,这就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劲,保障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