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前夕的中国种业 龙头企业迎来做大良机
发表日期:2016-09-13 10:38AM 阅览次数:
1、品种更新换代前夕:静待新的王者诞生。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换代是以一个大品种为主要特征。该品种较上一代品种有全面优势种植面积极大。目前国内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均已推广多年进入世代更替期。下一代杂交水稻品种的特点在于高产的同时实现口感提升以及强抗病性。下一代杂交玉米品种的特点将是“有郑单958的耐密性和适应性有先玉335的灌浆脱水快和生育期”即适合籽粒收获的特性。
品种次代更替对于种企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风险。新次代品种相对于老品种有全面优势将带来企业盈利高增长。典型如2009-2011年先玉335的热销给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带来的高增长。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商业化育种周期较长一旦错过品种更替大潮意味着企业将至少错过5-8年的发展期。登海种业在在过去10年的盈利波动完美的阐释了这一点。
2、政策变革期:市场化改革深化。
以政策变更为标志建国之后国内种业经历了“四自一辅”、“四化一供”、市场化改革探索期现在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期。改革的重点从销售、产权向科研、产业转移。当前的政策走向整体上沿着提高行业竞争门槛强化具备品种研发实力的种企竞争力推动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方向演进。
3、市场分化期:竞争日趋白热化。
1)长期无忧短期遭遇瓶颈。2014年国内种子市场空间819亿仅次于美国。种子花费占农作物总成本中的比例来看国内种业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长期成长无忧。但是短期内行业遭遇了发展瓶颈。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顶峰后续增长有限甚至有可能下降。种子质量提升种植方法改进使得每亩用种量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走势但趋势极为缓慢。种子商品化率已经达到70.08%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随着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重大转变玉米等粮食价格在2015年的下跌进一步制约了种子价格的提升。
2)行业高库存或成常态。2015年杂交玉米种子制种面积虽然上升了47万亩但是受2015年8月新疆高热风导致的减产影响2015-16销售季预计杂交玉米种子库存下降到约8亿公斤。15/16销售季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库存增长有所放缓但仍在1.1亿吨库存消费比居高不下。
在竞争白热化阶段同质性种子的市场空间在缩小只有拥有品种差异化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壮大。
4、产业结构重塑期: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模式升级。
1)商业育种重塑产业结构。种业分为育种-制种-销售三个环节各有其不同的经营模式。国内种子行业高度分散化源自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链分工与隔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遗留影响在于育种研发体系的双轨制即科研机构与种业企业同时参与商业化育种。未来随着种企资本实力的增强、政策对于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扶持行业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向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集聚。而商业育种体系的建立正是这场推动产业结构重塑的最关键环节。
2)农业现代化带来经营模式升级。传统种业销售严重依赖于当地经销商渠道占据了约50%的利润。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量出现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农人”逐渐崛起。规模效益的推动下“新农人”对于产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推动种子销售模式悄然发生改变:从单一渠道变成种药肥一体化的渠道共享从销售产品变成销售系统化种植解决方案并由互联网带动经营模式的升级。
5、行业整合加速期:资本介入并购浪潮兴起。
国内种子企业规模偏小(年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的仅有19家)而且行业高度分散(现登记注册种企有5064家)为行业并购提供可能。
从国际经验来看并购整合是种业的发展必经之路。将国际种业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种业相对比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正类似于美国60-80年代时候的情况即将进入第一轮并购浪潮期。
产业并购需要资本的支持。当前各路资本蜂拥进入国内种业。种业并购大潮将起。
转基因育种发展提上日程。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引发十三五科技规划规划指出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发力度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标志着国内转基因政策重大突破。
本次规划发布是官方首次正式明确放开转基因玉米、大豆的产业之路。预计未来中国将继续按照“非食用”(如棉花)-“间接食用”(如玉米、大豆)-“直接食用”(如水稻、小麦)的路线有序推进农产品转基因产业化。
(世界农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