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大植物疫情持续治理
发表日期:2016-09-13 10:13AM 阅览次数:
黑龙江省
疫情阻截带作用显著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扎实推进。特别是2014~2015年及时、准确发现马铃薯甲虫疫情,充分显示疫情阻截带建设的良好效果和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的疫情监测点均设在国境线、省界线、交通枢纽及疫源地乡镇,监测人员按照县、乡、重点村各1人配备。各监测点以点带面、点片相连,140个监测点联网成片覆盖全省重点区域,形成一张阻截疫情的大网。在部分监测点试点配备了具备拍照、定位、上传数据功能的手持式调查仪,探索疫情“早发现、早上报”的新方法。
黑龙江省十分重视对监测人员的培训、轮训工作。除每年利用植保工作年会开展省级培训工作外,还在疫情监测、防控的关键时期,派专人到承担阻截带任务的地区举办不定期监测培训班及防控现场会,重点培训乡村植保员、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使其切实了解疫情识别、防控的最新知识,为疫情阻截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黑龙江省各级植物检疫机构每年举办疫情监测培训班近20期,培训人员超过2000人。
一直以来,如何发动群众参与到疫情阻截工作中来是黑龙江省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结合全国植物检疫宣传月(周)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播发植物检疫宣传知识,推动全社会参与到疫情防控阻截中来。
在疫情监测、防控关键时期,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派专人分赴各疫情重点监测区进行督导。各级植物检疫机构通过疫情调查、科技大集、农民培训班等活动向农民发放宣传资料,仅2014、2015年就发放宣传单、宣传折页等资料20万多份。
目前,黑龙江省140个国家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监测点正常运转,年平均监测面积超过133万公顷,年平均出动监测人员超过1.5万人次。2014年,第一时间发现马铃薯甲虫疫情,切实做到了疫情的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扑灭。
福建省
有序做好重大疫情监测
福建省是全国国外引种量较大的省份之一,又是花、茶、果、蔬的调运大省,每年承担了大量的引种检疫监测、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近年来,红火蚁、稻水象甲、扶桑绵粉蚧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在福建发生危害,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安全。
找准阻截监测对象。阻截监测工作聚焦口岸经常截获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及其他具有较高风险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周边省份或是本省已局部发生的重大植物疫情,特别是柑橘黄龙病、瓜类果斑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番茄溃疡病、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大豆疫病、红火蚁、稻水象甲、扶桑绵粉蚧等。
构建疫情监测网络。针对监测对象,福建全省先后设立了200个重大疫情监测点,重点布局在机场、港口的道路两旁,铁路、公路枢纽及沿线,国外引进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贸易市场、加工场所,主要农作物生产区,优势农作物生产地及境外引进农作物种苗集中种植区。监测点覆盖全省,建立了有效的疫情监测预警网络。
实施科学分类监测。根据不同监测对象,采取疫情信息动态收集及分析、定点定期田间调查与普查、灯光诱捕、昆虫性诱等方法。对已发生的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是监测其疫情发生动态、危害情况、扩散蔓延范围;对潜在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是监测其在主要寄主植物生长期内的发生情况。通过疫情监测,确保能在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第一时间发现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扑灭。
通过开展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做到及时监测、及时报告、及时预警,有效阻截境外与周边地区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控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危害,查清了红火蚁、稻水象甲、柑橘黄龙病等重大疫情的发生分布、危害程度以及在福建省的发生特点,为全省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提供了准确数据。
河南省
创新植物检疫监管举措
近年来,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紧紧围绕全省植物检疫工作重点,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执法实践相结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深入开展植物检疫法制宣传教育,落实植物检疫备案制度和农作物种子检疫证明编号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调运行为。
建立植物检疫备案制度。按照《河南省农业植物检疫备案办法》的要求,在本省区域内从事生产、加工、经营种子和苗木等繁殖材料以及其他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均应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备案。各备案单位确立一名植物检疫报检员,按月报送《调入、调出种苗及其他应检植物、植物产品情况明细表》,办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等事项。
抓好重点监管企业。重点监管企业一般都是当地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大户,其调运量占当地调运份额较大,管理好这些企业,就基本掌握了本省大部分种子的流向,可有效避免逃检漏检的发生。河南省各级植物检疫机构重点针对这些企业健全备案档案、完善报检程序、提供上门服务等。2014年以来全省列入重点监管的企业共有341个。所有重点监管企业报检情况良好,据统计,重点监管企业种子苗木省间调运量占全省的48.7%;省内调运量占全省的74.4%。
探索植物检疫证明编号制度。河南省2004年开始对本省辖区内生产的小麦种子实行检疫证明编号制度。其核心是植物检疫证明编号和植物检疫标示的联合使用。标示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植物检疫执法人员市场监管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种子商户遵守有关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减少了违法调运和违法销售案件的发生,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和种植户选购合格种子,使植物检疫证明标示成为合格种子的重要信誉标志之一,目前全省年均发放检疫标识4660多万枚。
广西壮族自治区
突出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
柑橘黄龙病由于其危害重、防治难度大,一直是检疫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广西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实用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使柑橘黄龙病病株率从2005年的6.45%逐年稳步下降,2011~2014年病株率保持在1%以内。
全区植保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创新统防统治模式,推行“三个一联动”(1民约+1合作社+1机防队)。
鼓励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治。将黄龙病防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互相监督。在清除病树时,在充分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由各村委会给种植户发出《清除病树通知书》和《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果农意见表》,让果农签收,并限期在一定时间内挖除自家果园的所有病树,有效解决了染病植株挖除的难题。
提倡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实现黄龙病群防群治。鼓励各乡成立村级水果专业合作社,保护社员共同利益,柑橘合作社实行黄龙病防治“六统一”。即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防治技术培训,统一联系购药,统一筹集药款,统一分发,动员社员统一时间、统一用药。同时在用药防治柑橘木虱过程中,合作社还成立督查组,逐户逐块田进行登记,严防遗漏,切实改善了疫情协同防控的难题。
指导建立专业机防队,规范开展柑橘木虱防治。推行以专业应急防控队与果农联防相结合的方式。由各县农业主管部门出资组建黄龙病应急防控专业队,依据柑橘木虱预测预报,组织开展木虱防治工作。果农只需出资购买防治农药,提前预约,就能获得规范、科学的防治服务,有力提升了疫情防控技术水平。特别对部分外出务工的失管果园,由政府部门统一出资,专业机防队定期统一喷药防治,有效铲除了木虱繁育的温床。目前全区共成立专业防控队251个,这些专业防控队不仅深受果农欢迎,而且部分机防队已能自负盈亏,真正成为民间绿色卫士。
四川省
对疫情进行分类治理
针对近年四川省植物疫情多发、重大疫情时有发生的情况,学习借鉴各省经验,结合新形势下植物检疫工作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分类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针对零星发生及新发生零星疫情采取铲除措施。对新发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和番茄溃疡病零星疫情,在疫情确认后,迅速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彻底铲除田间疫情。同时开展疫情传入渠道和流向调查,加大对寄主作物种子、种苗和育苗基地的检疫监管,通过连续3年的强力处置和监测调查,这两种病害均得到根除。
针对难以铲除的重大疫情采取强力防控措施。对近年新传入四川的稻水象甲重大疫情,主要以控制其蔓延危害为目标,坚持“狠治越冬代成虫,兼治第一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和“统防统治,群防群控”的防治策略,重点抓住秧田期、移栽本田初期越冬代成虫防控关键环节,开展综合防控。对2015年本省新发生的四纹豆象疫情,以豆类批发商、加工厂为调查重点,及时对染疫的仓库及库内货物进行查封,责令货主限期进行灭虫处理,及时进行查验并持续开展跟踪调查。
针对难以铲除的老病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对柑橘溃疡病老病区采取砍除、销毁。叶片发病率30%以上的病树,发现病枝、病叶立即进行修剪并集中销毁,在新梢叶片展开时喷药保护,及时抹除夏梢、秋梢,并在冬季清园。对内生集壶菌则主要推广使用抗病脱毒马铃薯种薯,不仅可根除病害,还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在具有产业优势的未发生区开展非疫区建设试点。安岳县是全国最大的柠檬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为了保护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了柑橘非疫区建设试点,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通行做法。截至目前,已建成柑橘非疫区1.1万公顷,占全县柠檬面积39.6%。初步建成了满足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要求的柑橘非疫区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贵州省
形式多样开展执法行动
贵州省根据季节、种植作物区域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等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植物检疫专项行政执法活动。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交通立体化、物流多元化、人员物资交流频繁、植物检疫执法监管难度大的压力,加之受植物检疫人员、资金、设备、技术条件及法规等限制,贵州省植物检疫执法监管主要围绕生产源头和销售终端两个环节开展工作。抓源头。主要是强化产地检疫。通过建立一户一档,加强对外来亲本种苗的监管和复检,定期开展检查和田间巡查,实现对种苗繁育基地、制种基地、种薯基地等的监管,防止疫情传出。堵终端。主要是加强市场监督检查。通过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检验等方式,加强对种子批发商、种子经营门店、苗木市场、花卉市场等的监管。防止疫情传入。
贵州省植物检疫行政执法检查主要采取自查、联合检查和专项检查3种方式。在关键时期,省植保站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市(州)级植物检疫机构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形成高压态势和良好的执法氛围,弥补县级植物检疫机构人员不足,防止地方保护。县级植物检疫机构主要以自查为主。贵州省常年在3~4月组织开展“两杂”种子调运检疫专项执法检查,在7~8月组织种苗繁育基地产地检疫专项执法检查,在12月至次年1月组织开展花卉市场、苗圃基地专项检查。据统计,2011年至今,全省查处检疫违规案件284件,其中:简易案件31起,一般案件253起。销毁苗木49.25万株,农产品62.65万公斤,结案率100%。
在检查中,贵州省实行内外兼查。外查针对企业、经销商,主要检查是否按规定办理植物检疫相关手续、是否存在违反植物检疫相关法规的行为。内查针对植物检疫机构,主要检查是否按照植物检疫相关规定规范办理植物检疫行政许可、是否按规定查处违法案件、案件办理流程是否规范、案卷制作是否规范等。
陕西省
严格果企各环节监管
近几年,陕西省各地继续坚持“政府抓总、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优化措施,提升防控效能。
实施系统监测。各苹果主产县区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按照省苹果蠹蛾疫情阻截防控技术方案要求,每年从4月上旬至9月底,设置苹果蠹蛾疫情监测点,悬挂监测诱捕器、安装杀虫灯,对高风险区域实行分区、分类重点监测。按照监测调查规范,对苹果蠹蛾进行严密监测,随时掌握疫情发生动态。
开展公路阻截。每年8月15日至11月15日,在陕甘、陕宁、陕蒙主要高速干线分界处设立苹果蠹蛾临时公路检查站,由公安、交通、农业三个部门联合,抽调人员超过200名,开展疫情阻截。针对公路检查工作的突出问题,2014年农业、交通、公安部门联合发文,再次明确落实责任。长武、富县、陈仓等9个县(区)设立的12个公路检查站,严格按照苹果蠹蛾公路阻截工作流程,认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各检查站执法人员克服困难,严防死守,严防风险果品车辆进入。
严格果企监管。发布《果汁加工企业检疫监管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工作程序,要求有关县区植保站督促果汁加工企业建立原料果溯源制度、风险果报告制度、废弃物处置制度、企业整改落实制度、承诺制度等“五项制度”,并上墙公示。在原料果收购加工期间,植物检疫人员进驻果汁加工企业,对原料果收购、原料果加工、风险果处置、包装物处置、废水废料处置5个关键环节进行检疫监管。同时,要求各果汁企业在停产期间,对洗果池、收果台及果汁厂周围1km范围内的区域进行药剂预防,对输果管道进行药剂熏蒸,在洗果池上方覆盖防虫网,严防越冬代成虫散逸到果园。建立果汁加工企业违法档案,将企业违法情况反馈给有关管理部门,作为政府扶持政策、龙头企业认证、证照审验的依据。
甘肃省
全力保障果品生产安全
近年来,甘肃省苹果蠹蛾防控工作开展了疫情全面普查监测、公路及产地检疫检查、新发疫情扑灭和“百日防控行动”等工作,有效控制了苹果蠹蛾的发生危害,保障了全省果品产业生产安全。
开展“百日防控行动”,加大防控力度。自2007年以来,甘肃省每年从省长备用金中拿出500万元支持防控工作,目前已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连续9年在发生区组织开展“百日防控行动”,省财政统一采购农药和器械,各地每年组建超过1000个专业机防队,出动人员约4万人次,组织开展4~5次“拉网式”统防统治。另外,对疫情发生严重的果树进行砍伐,将摘除的虫蛀果进行挖坑深埋和消毒处理。
加强疫情阻截,防止疫情传播扩散。为了有效遏制苹果蠹蛾疫情的蔓延势头,分别在瓜州县柳园镇、敦煌市七里镇等高速公路匝道口设立了10个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站,每年9月初至次年3月底,对运输果品和苗木的过往车辆进行检查。民乐、山丹等地检查站海拔较高,检疫员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严格检疫检查。近年来,各检查站已累计检查果品运输车辆1.6万辆,查处未经检疫私自调运果品车辆615辆(次),对违法、违规调运果品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建立了防控扑灭示范区。2011年省植保植检站在张掖、酒泉等市、县(区)建立了8个防控扑灭示范区,在常规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早春防治、生物防治、迷向防治等新技术。特别是早春防治,在4月1日前果树刚发芽、越冬幼虫复苏未羽化时,用辛硫磷、毒死蜱等农药对树干全方位喷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措施已在河西示范区广泛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据2014年普查结果,各示范区蛀果率均在0.1%以下,为探索彻底扑灭疫情途径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重视加强一线检疫
新疆围绕着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的中心任务,构建了坚实可靠的防御屏障,把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传播的危险控制到最低程度。
2015年6月,伊犁州新源县发生我国首例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甜菜孢囊线虫。疫情发生后,自治区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疫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疫情封锁与扑灭控制,力争根除新发疫情。及时成立了“自治区甜菜孢囊线虫疫情专项防控工作小组”,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及时向伊犁州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立即开展甜菜孢囊线虫应急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自治区先后5次召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迅速组织制定了《自治区甜菜孢囊线虫疫情应急处置总体方案》,并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给各地各部门执行。组成工作组6次赴伊犁调查疫情,指导州、县两级政府,落实各项应急防控任务。迅速举办了甜菜孢囊线虫检验检测培训班,并部署疆内所有甜菜产区开展拉网式普查行动,摸清了疫情发生程度和分布范围。全面开展秋季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甜菜收储加工环节的疫情处置措施,特别是污水系统处理、采收农机具调配与消毒、疫情发生区牲畜管制措施、土壤消毒与采收残留物处理工作。
在推进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上,转变服务观念,加强一线检疫。狠抓产地检疫。近年来全区统一实施产地检疫防伪标识,从生产源头加强监管力度,规范种子销售行为。2015年下发“植物产地检疫”标签1600万张,产地检疫面积8万公顷,检查单位、个体经营户上千家。强化调运检疫。依托53个地县级检疫机构和星星峡植物检疫检查站,加强农产品的调运检疫监管工作,2015年全区调运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11197批次,52.5万吨。全区植物检疫管理系统签证覆盖率达80%以上。做实引种苗审批。在不同种植区域同时开展多点监测,做到每批次引进种苗都有疫情监测和监测结果,年均审批、审核多个国家引进的谷物类和经济类作物种子、苗木100批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