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发展动物疫病也不断爆发,国家强制免疫的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相对传统散养方式对防疫要求更高,养殖模式的变化推动动物疫苗需求增长和产品升级;随着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问题逐渐被关注,迫使畜禽养殖方式向以预防为主转化,动物疫苗的优势逐渐体现,发展前景可观。

全球生物制品的规模和在总兽药中的占比都呈逐渐增高的态势,在2011年占比更是达到28%。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占总兽药规模比例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为25%左右),但销售额从2007年的42.25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67.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远远高于全球的9%水平),增长迅速。

结合下游养殖业的发展,预计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近几年的年增长率可达到14%~18%,预计到2013年行业的总产值可达97-110亿元左右,未来10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80-352亿元左右。

2008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总份额是43.975亿元,其中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为18.95亿元,占总份额的43%;猪用生物制品规模为19.97亿元,占比约45%;宠物及经济动物用制品规模为0.515亿元,占比约1%。在2008年美国全年15.6亿美元的兽用疫苗销售额中,宠物疫苗为7.5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48%。

至2011年,国内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达到25.13亿元,占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总份额的49%;猪用生物制品规模为19.27亿元,占比约37%;宠物用制品规模为6.26亿元,占比约12%。并且,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国内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共有19家。在2010年全球42.3亿美元的兽用疫苗销售额中,猪用疫苗为10亿美元,占比23.64%,宠物疫苗达为20.7亿美元,占比达到了49%。2005-2011年,国内共有654种畜苗类兽用生物制品、1292种禽苗类兽用生物制品获得生产文号,分别占比31%和62%,此外有19种畜禽诊断试剂类兽用生物制品获得生产文号。

从我国2008年至2011年情况来看,宠物用制品的规模从2008年的0.51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6.26亿元,占比有了大幅的提高,从不到1%增长到12%的比例。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平均水平,如美国其宠物用疫苗销量约占动物疫苗市场份额的30%,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加上宠物疫苗的单位价格相对其他动物苗更高,未来的市场份额可期。

据卫生部、农业部等联合发布的《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2009)统计,近几年我国城市地区的宠物数量增长迅速,犬、猫等养殖密度已达到约5只/100人;在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犬密度高达15-20只/100人,猫密度可高达5-10只/100人,据统计,全国约有犬只7500万。在我国,人们对饲养伴侣动物疫病免疫的认识普遍不足(2009年调查农村犬只免疫率仅为10%-20%),且也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以狂犬病为例,随着狗、猫等饲养的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犬等家养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发病率渐处高位(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暴露某一致病病因中而发生该疾病的频率;死亡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值),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仍在增长,对宠物疫病进行防疫的任务渐显艰巨。

随着人们对伴侣动物的免疫安全意识和相关部门逐渐开始重视,宠物用生物制品的增长可期。预计宠物用苗占比整体疫苗市场十年后将达20%左右,结合整体的疫苗市场增长速度,测算宠物疫苗未来十年规模可达54-70亿元。

表2:农业部已批准的宠物用生物制品列表

从趋势还可看出,禽用制品的规模和占比也有一定的提升,除了由于下游禽类产品需求增长带来的养殖规模扩大和集约化程度提高,这也与近年来各地禽流感的频频爆发有关;猪用制品的规模和占比略有下降(我国居民畜禽类食品结构的特点是以猪肉、禽类产品为主,疫苗也主要用于此两类动物,因此主要分析这两类动物)。

从规模化进程的提速来看,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生猪规模化(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比例由目前的35%将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50%,家禽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而其他牛羊等的养殖密度相对更低些)。伴随规模化养殖密度的提高,养殖群体间的传染疫病将增多,对生物制品(疫苗)的需求增加。

从养殖畜禽的医疗防疫费用看,规模养殖头/羽均防疫费用都显著高于散养方式,并且规模养殖费用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散养则相反)。分物种来看,头/羽均防疫费用从高到低依次为奶牛、禽类、生猪和肉羊。

结合养殖规模考虑,近几年的生物制品市场,仍是以禽、猪用药为主,目前两者合计的规模占比高(超过85%)。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增加,工作压力及观念培养、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宠物用药的前景也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