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上餐桌的转基因食品会是啥
发表日期:2016-09-08 11:05AM 阅览次数:
9月5日,第五届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研修班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转基因重大专项“总工程师”万建民表示,中国转基因水稻技术全球领先,玉米、大米等居第二,同时透露,未来5年中国最有可能率先进行产业化的是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和转基因抗虫玉米。目前,中国批准产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文并摄/首席记者 洪广玉 图文编辑/陈永杰
▲万建民院士披露中国转基因水稻技术全球领先,玉米、大米等居第二
众所周知,中国在2008年立项了一个名为“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大工程,它的全称是“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这项工程计划用15年时间完成计划投入经费240亿元(国家投入120亿元)。
到底有多重要呢?你只要记住,它和大飞机项目一样重大!
▲终于明白为啥有科学家感叹,大飞机都下线了,转基因水稻还没商业化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董英山在第五届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研修班上致辞
但是,几年来,这个专项的到底搞了些什么,进展如何,除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外人知道的不多,所以大家还有疑心的。
本次会议上,万建民详细披露了重大专项的进展。
北京科技报社记者就把大家最关心的一些东西挑出来:
转基因重大专项是既有植物,也有动物的,具体来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猪、牛、羊是重点。在转基因农业领域,目前有审定品种124个,发放安全证书6个,而124个审定品种。
根据现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一般应当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也就是说,只有通过生产性试验,才能可能拿到安全证书;拿到安全证书后,需要通过品种审定,才可能产业化。但是,由于目前尚未有制定进入品种审定的流程,很多品种拿到安全证书后就搁置了。
所以,124个审定品种,全部是转基因抗虫棉花!
▲据统计,在2008-2015年,转基因棉花累计推广4亿亩,占国内市场份额95%,减少农药用量40万吨,经济效益450亿元。
发放安全证书的6个品种,包括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水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以及转基因番木瓜。
当然,转基因棉花也是有很多进展的,比如最近培育成功了抗黄萎病的棉花,还有品质改良的转基因棉花,以后,中国生产的优质棉花也能抗衡美国和澳大利亚,不用大量依赖进口了。
转基因“福利”:造血、促减肥、降血压的水稻
公众听说最多的,是各种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作物,当然,这些确实是转基因作物最常见的类别,但也有一些“福利产品”,它们的优点是消费者能直接感知到其益处。
下面介绍三种:
1、利用水稻生产出人血清白蛋白
武汉大学杨代常教授做的一项重要研究也早已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该项研究是利用转基因水稻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出可供人类使用的人血清白蛋白,由于人血清白蛋白作为人工血浆替代物在医学上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因此该研究非常珍贵。
目前这项研究成果进入了“生产性试验”阶段,离完全产业化可能还有些时日。
▲杨代常的论文“Large-scaleproductionoffunctionalhumanserumalbuminfromtransgenicriceseeds”(利用转基因水稻规模化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于2011年10月3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后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2、有利于减肥的转基因水稻
这种能造福“胖子”的转基因作物叫做“高抗性淀粉转基因水稻”。
简单来说,一般大米吃进去后,其淀粉成分会很快被消化吸收变成糖,而这种大米的淀粉不容易被酶解,最后只能变成“粑粑”排出来,所以真的是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的福音!
3、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转基因水稻
这是一种转ACEI基因水稻,能够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抵制剂(ACEI)”在大米中特异性高效表达,从而起到在人体中促进血管扩张,抑制血压上升的作用。
中国转基因技术水平:水稻全球领先,其它第二
大家也很关心,中国在转基因方面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和专利。万建民介绍说,在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研究方面,中国已克隆了重要形状基因3160个,获得了具有重要育种应用价值的基因137个。(这个数据是告诉大家,过去一直担心欧美垄断了基因专利,其实现在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中国有自己的基因专利)
中国科学家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及基因克隆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2014年到2015年全球发表的NCS论文有16篇,中国科学家占了11篇,玉米、小麦、大豆棉花功能基因等也步入了世界的前列。
在转基因技术体系方面,中国总体上处于“世界第二”的水平,下面这张“1983-2014年发表转基因作物研究SCI论文前五排名国家”可以作为参考:
概括一下就是:
● 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棉花研究与美国处于同一水平,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 玉米、大豆和小麦落后于美国但远高于其它国家;
● 油菜研究落后于英国,但与德国、美国处于同一水平。
重大专项的内容还包括转基因检测技术、安全评价以及各种技术标准和规程,这块是和研发应用配套的,也做了很多工作。
中国转基因薄弱环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
1、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
● 重要基因专利数与美国差距较大。
●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加强。大部分科学家以发表论文为第一要务。
●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需要提高,中国有能力从事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家少之又少。
● 国际专利数量偏少,大部分都是国内专利,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非常少。
2、核心技术能力尚需完善
● 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组装集成能力规模化应用程度较低。
● 基础研究薄弱,与育种应用结合不够紧密。
3、生物育种产业化程度低
● 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更多的是个人兴趣。
● 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脱节。
● 尚未建立起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示范推广、营销一体的机构。
● 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集团。
记者对话万建民院士:
记者:中国在转基因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怎么样?所谓申请批准的专利质量高、低指的是什么?
万建民: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外有差别,我们知识产权保护是这几年刚刚兴起的领域,过去,所有的育种专家都希望把培育的品种或者基因给大家无偿提供,这是对社会的贡献,现在看来,假如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重大的成果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必须由市场的机制推动这些成果的利用,所以大家知识产权的意识越来越强。
另外,知识产权必须和国际接轨,美国人很多时候对中国施压的时候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现在在国际上的受保护专利是很缺的,量非常少。我们的专利水平保护低,同样的专利,专业人士申请的专利覆盖的范围更广,另外,让别人侵犯的专利的范围更小。而我们中国方面写的专利范围就比较小。所以,人才缺乏,我们往往申请的时候只申请一方面,很多方面都丢了。
记者:“十三五”规划里提到了产业化进程,转基因产品在产业化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万建民:我认为产业化进程,阻力首先来源于产品本身,有没有把好的产品,证明能够打败国外的产品,能够打败传统的产品。第二,社会能不能接受这个产品。第三,国家转基因的政策。我个人认为,目前有些产品,比如说抗虫水稻应该说产品本身是可以打败国外的产品,也可以打败传统的产品的,转基因抗虫玉米产品打败传统的产品没有问题,能不能打败国外的产品还在评估。
记者:党内的一些高级干部对转基因也有一些偏见,也有反对意见,如果说在党内,或者是部委的领导层面都没有形成这样的共识,老百姓如何形成共识?
万建民:如何说我们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对转基因的产品有疑问,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党内的同志不一定都是做生物技术的,有可能是从事经济或者社会学研究的。有些干部生活水平相对比较高,他们可能不想去尝试有风险的食品,不光是领导同志,中产阶级以上的人都不愿意尝试有风险的产品,有这种想法也可以理解。
记者:转基因是一定会产业化的,但是,具体突破口在哪?
万建民:我觉得应该是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我们国家目前每年进口8000万吨的大豆,基本是转基因的,有这个需求,目前中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也比较成熟。还有就是转基因抗虫玉米。
记者:说中国的科研和其他国家比是领先的,但和美国比有一些差距,这种差距是怎么造成的?
万建民:首先,我们国家目前主要的研究力量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当然目前的企业研发能力也在迅速提高,他们都在进行转基因新品种的研究。
说到和美国的差距,第一个是产业化水平。美国90%的玉米,90%的大豆,几乎100%的棉花,包括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包括动物产品,已经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苹果,大家都说主食,但是美国的转基因甜玉米是生吃的,也已经产业化,他们的产业化水平比我们高。
第二,他们的研发体系比我们完善,他们以企业为主体,从基础研究,种子资源筛选、功能分析、材料的创制、品种培育、产业化,一条龙的研究是以企业为主导的。
第三,他们获得的支持的强度远远大于我们。美国孟山都从事产品研发的,每年都是几亿美金,我们全国的科学家,一起进行专门研究,大概也才5亿资金。
第四,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我们和美国有差距。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社全媒体中心采编制作,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源于网络。新媒体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