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应用:大气候农业的“农眼”智能监测系统

大气候农业应邀参加IEBE上海国际电商展,与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齐聚上海。作为农业领域“互联网+智能硬件”创新研发的领航者,广州大气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携“农眼”智能监测系亮相,吸引了国内外的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电商创业者咨询洽谈。作为特邀嘉宾,“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及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安德雷斯韦思岸现身展会,舍恩伯格两度来到大气候农业的展位,饶有兴趣地了解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的应用。

高集成度实现农业数据全面采集

现场,大气候农业的“农眼”智能监测系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澳洲、荷兰、美国的农业生产者前来咨询。其生产可视化功能及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更为现场的农产品电商创业者关注。据了解,“农眼”是目前世界上集成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监测产品,模块化的安装设计为更多监测设备的叠加预留了空间,从而实现更为全面的数据采集。当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局部气象预报、病虫害预测、土壤情况监测,指导农民精准科学地完成每一个生产环节。据大气候农业CEO易丙洪介绍,该系统由“农眼”智能监测系统、“气候云”大数据平台、“农眼”APP三款产品构成,以物联网传感和成像技术采集图像、土壤、气候等数据,传输汇集在“气候云”大数据平台并为用户推送种植指导,农户使用“农眼”APP进行科学化规模化管理。通过数据共享给消费者,实现了农产品安全全程可溯,为品牌打造提供数据支持。“影响农业生产因素非常复杂,比如病虫害的发生,往往是来自土壤、气候的综合因素导致,过去农民也只能依据经验防治”,易丙洪介绍,相对工业、电商交易,农业的数据分布广,类型多样,结构更加复杂。“我们的产品已经在云浮市郁南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种植无核黄皮的试点农户增产20%,提升了品牌附加值,也为当地政府建成了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易丙洪认为,随着国内农业经营由分散转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链各环节对信息的需求会愈加强烈,农业会成为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最具应用前景的行业。

农产品电商需场景化、可视化、品牌化

IEBE策展人黄子荣认为,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下半场”,从规模的野蛮生长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构建健康、完整、智慧的电商生态圈。所以今年的议题设置更着重为构建电商生态圈服务,引领“下半场”的到来。“那农产品电商一出场就是下半场,必须要跟社交媒体、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而不是单纯到网上卖货”,农产品电商被称为电商行业最后一片蓝海,相对其他商品,农产品生产周期长,难以标准化均质化,加之近年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场景化、可视化这些互联网新概念,对于农产品电商目前的瓶颈更对症下药。

据了解,“农眼”的数据共享模式正顺应了这一需求,用户使用“农眼”APP就可以把农田实时图像、种植气候土壤数据、施肥打药的种植过程信息,共享给消费者,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情,又确保了品牌不被仿冒。“社区农业就是要让消费者参与到生产种植,能让消费者看到地里的情况,知道每个生产环节,这对我们的推广非常有好处。” 程先生是上海社区农业的创业者,为十余个小区的居民生产供应蔬菜。每日优鲜上海运营负责人认为,除了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电商还普遍面临信任缺失的难题,“农眼”的功能可以提升消费者对优质生鲜食材的信任。

当生产者的痛点通过“农眼”的科学种植与监管得到解决之后,大气候农业快速落推进郁南县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解决了消费者之痛,而搭上电商农业这条大船之后,销售者的痛点相信不久之后也将迅速解决,无论是订单农业、可视化农业、农产品增收与溢价将不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以此,大气候农业的布局已初见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