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在利用粗糠柴预测亚洲象空间分布方面获进展

对大象而言,觅食植物在旱季的可获取性对其空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基于经验推测,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 可作为亚洲象在印度北部地区干旱季节的分布指示物种。在大尺度上,尚未有直接证据证明该假设成立。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和杨雪飞研究组基于气候和地形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森林林冠高度以及粗糠柴在印度北部的分布信息,研究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了粗糠柴在印度北部的空间分布(图1)。通过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分析粗糠柴分布概率与亚洲象实际野外观测点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粗糠柴分布概率能较好的预测亚洲象的分布状况(图2),证明粗糠柴是亚洲象在印度北部地区干旱季节分布的指示物种。研究结果对印度北部亚洲象的保护以及建立生物廊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成果以Kamala tree as an indicator of the presence of Asian elephants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the Shivalik landscape of northwestern India为题发表在 Ecological Indicators 上。该研究分别得到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5CASEABRIRG001)以及亚太空间科学和技术教育中心(CSSTEAP)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 粗糠柴在印度北部的空间分布概率以及亚洲象实地调查分布点

图2 粗糠柴分布概率与亚洲象分布点间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




;